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太 极 内 功 初 要

[日期:2010-07-08] 来源: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  作者:一级教练员 曲兴泰 [字体: ]

 

一、初涉太极

“十年太极不出门”一语道尽学习太极拳、了解太极奥义的艰辛。正如先师常教诲我们,如果学习太极拳不得其法,不用说十年不出门,就算穷尽一生之精力也未明何为“松”“柔”,连真正太极拳的门槛都未见到。

    但凡学习必有法,我们不求短短几年时间就能领悟太极拳“大松大柔”、 “以柔克刚”的境界,可是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岔路,提早达到运用八种太极内劲,瞬息间将对手弹发到拙力难以企及的距离。

简言之,学太极首先要五空,即心空、双手空、双脚空。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初练时固然必须费神记忆套路,久练后方能熟能生巧,不加思索。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法自然,体内机能自然勃发。再者手空——两手心空松,太极拳出手姿势,必要像挟有一皮球在手中,手指亦随而动。其次要脚空——两脚心要空松,如将地球比作一船,人受载于其上必摇动,则足跟与前掌之间必然拱起、足心空出,足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气机自易流出,以上为五空。

    还有,学太极拳最重要在「神」。即道家所谓的「精」「气」「神」,所谓「炼精化炁,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太极拳不得要领的人,多没注意到「神」的重要,姿势准确后,双目应注视到手的前方,神便投射出来。无论强身或退敌,不炼好精、气、神,效果是不显著的。太极拳每一神态,都异常重要,姿势准确,气机配合,五空做到,精气神自然揉合,这样练去,必获得它的益处。而对于呼吸,理应任其自然,不必加以导引更不必强制,导引则心不易空,道家的真正导引,亦并非如此解说的。

 

二、感受拳义

 

◆太极拳口诀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太极拳练习要领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人来打,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就屈伸。

 

    太极拳系求静非求动,更直接的说,是于动中求静。凡人在周围环境寂静时,心内思想反而繁乱,此是大家所曾体认过的,一般人最怕寂寞,因为思想无所寄托,犹如老年人最怕孤独,感到人生没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对于学儒、学佛、学道的人而言,寂寞乃一种享受,故能甘于寂寞,乐于清静。这是对静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数修养高深的人能达到此种境界。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净寂寞中发动,老子曰:「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一切静坐参禅的入静境界,然此静的境界,得来不易。

武术是人体在运动,是外动而内心反易得静,以此求静境,也同样得到殊途同归的妙用。身体在劳动时,思绪反而不会紊乱,亦即有所寄托,若体不活动,呆然不动,则还难受。孔子曾言:「小人闲居为不善。」足见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关联互动影响的作用。

    太极拳之原理亦是如此,打太极拳是在动,由动中的体力劳动,进而渐渐达到内心清净的境界。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学拳的人,无论南宗北派,都在劳其筋骨,静坐、练功的人,亦是苦其心志,那些做英雄事业之人,则是空乏其身,三者殊途而同归。现在我们倘若能从劳其筋骨入门,自然也就可心志清净,近乎道矣! 总之,太极拳是「动中求静」,由静而达到静坐、内功所证到之境界,动静互相配合,则于身心的健康大有俾益,这是必然而无可否认的。

    太极拳讲究「移步」,所谓举步轻如灵猫搏鼠,踏足重如泰山,阴阳虚实要分明,且步伐移时脚亦在动,而脚的姿势亦是太极,若欲配合易经之理,处处一太极,移形换步,都能自自然然地太极化了。

    太极拳主要的重点,还有腰的运动,即注重身体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讲任督两脉是人体的主要生命腺,尤以督脉为阳,自后脑脑下垂体区延伸,到下颈项部位,开始分支散为二支经脉于脊椎两侧,至腰下尾闾又合而为一,至会阴复再分支,行于两足,下达足底,故练拳的人,久久练至两腿足筋越练越柔,则自然长寿。练拳的人,则锻炼筋骨,使之柔韧,隐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渐知酸痛,而渐复正常。练拳打坐能知觉腰酸背痛,亦是好现象的开始,以后即恢复自然,萎缩的筋脉亦拉长,每拉长一分,即有年轻一岁左右之妙用,当然这是假说的数字。总之,这时的练拳静坐乃利用本身的潜在能量,使其发挥,而成为一种静定功夫充沛含藏之方法。

 

三、何谓松柔

 

◆“太极拳”心法

 

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太极拳是阴阳转换的运动,也是能量积聚和激发的运动。太极拳虽要求放松,以慢练柔练入道,但太极拳运动却是松中有紧,柔中寓刚,柔外而内刚,松紧相变,刚柔相济的运动。太极拳真正的功夫不是绵软松柔,而是“绵里藏针,棉里裹铁”。绵软只是太极拳的外象,松柔只是太极拳积柔成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所以拳论有云:柔中无刚其速不疾,刚中无柔摧逼不捷。尽管太极拳练柔练松,然其应用不是不要刚紧,练松柔虽能舒筋活血润肢脉壮脏腑,极富健身作用,但松柔不是为松柔而松柔,松柔乃是为了在实战中更好地发挥刚紧的作用,这正是太极拳武学的核心,也是被常人所忽略的拳学内涵。

因此,太极拳训练和应用必须要松紧交变,松不是为松而松,松是为了紧,而且是为了更好地紧,紧则坚骨壮形,劲力坚刚而无坚不摧,松中要寓紧,紧中也要有松,松紧不仅要渐变,而且还要瞬变,更要渐瞬突变。所以说,太极拳松不能无紧,紧也不能无松,松则柔,紧则刚,松紧合一刚柔济,虚实松紧变,刚柔松紧系,有松无紧稀打愣——懈晃;有紧无松直巴愣——僵硬。拳中只有不松不紧,不紧不松,才能阴阳相济,而达到拳论所述“似松非松”之功。太极拳只有做到了“似松非松”,才能松紧瞬变,松紧无常,虚实不露,刚柔不定,化打不分,敌不知我,我独知人;只有“松紧瞬变”,才能在交手中赢得战机,化打如意、有效制敌而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一味地松柔粘化走圈连随而失去战机。交战中只有松紧交变才能知顺逆而为用,有所谓“慢松慢紧力推山,瞬松瞬紧炸力崩,渐瞬松紧鬼神惊”。瞬变松紧阴阳易,阴阳易变蕴玄机,松紧渐瞬人不晓,玄机奥妙非能语,蓄能释能只一瞬,松松紧紧自无敌。

松紧训练实际上就是自身能量的转换,不论内家外家少林武当,能量的转换无非是加大自身松紧的空间和缩短松紧的时间,以便在瞬间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作用于敌而制敌而已,也仅此而已!太极者劲由内换,松紧由外而内,以内引外,内动外发,劲不露形,劲瞬间而已。所谓“瞬变松紧”,亦不过“发劲似放箭”之功。拳者为拳,惟实为真,太极不能无柔,太极亦不能无刚,无柔则硬,无刚则软,惟有软硬兼施方谓真技,所以说,太极真功不离“刚柔相济”,皆赖松紧相系,更在松紧瞬变,松要松在自己身上,紧要紧在对方身上,松则柔,紧则刚,瞬则快,不快不能后发先至,不快无以制敌,慢绝不能制快!不动乃静不为慢,静以待变,变则一瞬,用则疾而能“后发先至”。太极拳慢中求快,慢中见快,乃是稳中求快,快中求快,快上加快的更快,快慢转换而无间,变化不留痕迹,化打合一赢敌只在一瞬,所谓“不招不架一下两下,一犯招架十下八下”。与敌交手非同儿戏,瞬息万变,敌不由己,慢不得也软不得,“练用有别”不可不知,万不可虚,更不可玄,玄虚和想象在真正的交手中只能一败涂地。

 

四、修炼松功

习练太极拳基本上是退去身上本力、太极内功上身的过程。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松功修炼,统称为在阴阳变化中松柔、松空动态运行的内功修炼。心松、神松、意松、气松是看不见的,“看不见”不等于没有,修炼者可以感觉到,可以体验到。先贤说“行气如九曲珠”,笔者从不以九颗珠形容,因为加上“行气”二字,不好说清楚,只说从脚到手大关节要松。

练拳和修炼松功必须从脚下用功,从下往上练。这是千百年来代代先贤从实践中体验得来的经验。也是多位先贤全家付出一生得来的教训。正如武禹襄老先生曾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前进后退,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这是经典,首先明白,太极拳功夫在脚小,必须练好太极脚功夫。脚为周身的踝、膝、胯、腰、肩、肘、腕、手九大关节之根基。经典著作中称脚为根,奠定脚在太极拳整体中的根基作用。故习练太极拳必须有一双太极脚。

传统太极拳,多则可达一百余势。但是一套拳中,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却多达十几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太极拳的人,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皆因没练“太极脚”。

把练太极拳的人比做一棵大树是十分形象的。人的双脚和双腿的神经是扎在地下深深的根,躯体是大树之干,上肢是枝杈,手是树叶。练拳之时,是往地下慢慢扎根的过程,功夫越大根基越深,手只是不着力的树叶,悟到这一层深奥的拳理后,大家应当不会“舍本逐末”了。下脚的尺寸、虚实变化、阴阳变动、平松落地、稳健步伐都是习练的关键所在,“其根在脚”是一条修炼太极拳的捷径,会走路就应该会练拳。因为脚下重心均为自然变换。开大步幅,弓膝过脚尖,被前辈们成为“跪膝”,日久会伤,实不可取。

此文乃指明习练太极拳需要关注的基本事项,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指出值得注意的问题,少走岔路,强身健体。避免“习武反伤”的情况发生,希望能让大家明晰习练事项,对太极拳爱好者产生良好的借鉴作用。

 

                                      2010年4月18日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