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试论我心中的武当太极拳

[日期:2010-04-15] 来源: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   作者:一级教练 乔陵 [字体: ]

    我幼时因身体不好,被家长强迫送进武馆,因此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初始学练长拳,成年后又学练太极拳(陈、杨、吴、武、孙),而后又拜师学习了武当太极拳。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受益匪浅,故武术功底、内功理论及对武德修养等均有新的认识与提高。为遵循恩师的教导,弘扬太极文化,宣传武当内功的健身养生之道,促使更多的人喜爱武当系列。由于武当拳一直以来对外是密而不宣,因此许多习武爱好者对武当太极拳的拳理与内功基础知识了解甚少。

中国武术距今已有数千年了,而武当太极拳则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相传它是由宋朝的张三丰所创立的,然而在三丰之前,东晋时期的梁国人韩拱月又开创了“小九天”,这即是太极拳最初的雏形。随之唐代隐居道士许宣平的“三十七式太极拳”、李道子的“俞氏太极功”又在某种程度上加以了充实。明代俞连舟又开创了“先天拳”。在民间则还流传着“粘沾拳”、“摸鱼拳”、“绵拳”等。张三丰对上述拳法进行了综合、归纳,提炼与升华,并将道家的哲理融会贯通于太极拳中,独创了一套以“太极十三式”为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武当太极拳。这便是我们今天所习练的武当太极拳。它与佛教的少林拳齐名,并称为中国武术的两大奇观。从而使太极拳这一拳种名震江湖,广传于世,以至形成了“男尊武当,北崇少林”的局面。

对于张三丰其人的传说在历史上也种种不一,据《明史方略》中《张三丰传》记载:三丰是辽东懿州人(今辽宁义县人),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祖籍江西龙虎人。长相“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平时不善修边幅,寒暑唯一衲一蓑。行踪飘忽不定,处事怪异,看书能过目不忘。曾多次云游武当山(武当山在湖北均县,源于秦岭山脉,主峰海拔1600多米),在山上“创草庐而居之”,炼丹行拳,后入四川青城,鹤鸣诸山访道求真。其生著有《玄要篇》、《玄机直讲》等著作。张三丰与弟子在武当山修道炼丹,明成祖甚爱之,曾为其建造了武当宫观,因此名声大噪,其独创的丹法也得以广泛流传,称“武当道派”。武当道教崇祀“真武大帝”,尊奉为祖师。真武乃北方七宿之神,其形像龟蛇,是道教信奉的北方大神。同时又将玄秘的太极学说作为根本教义。三丰的丹道思想源于陈抟学派,以无极而太极立说于《大道论》。其阐述了“太极分阴阳,阴阳顺则生人,阴阳逆则生神”的丹道思想。从而系统地总结了宇宙天地是一大太极,人身丹田是一小太极的丹道理论,把人身的丹田看作是道家内丹的修炼之地,它既是养生之宝亦是产生技击劲力的发动机。把人体拟作“炉鼎”,将道家的导行之术、吐纳之功并融于拳法之中,再通过形体的运动,练养自身的精、气、神,充分地激发和调动人体内的潜能,使之具有较强的养生修道之效和独特的实用技击之功。进而达到外练取形物,内练会神意,内外结合,形意相抱,凝神聚虑,抱之守一的目的。通过意、气、形的运动,使太极拳的招法环环相扣,节节贯穿,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其形如云,其势如山,其韵如水。以有形之体,演练无形之气。“动”则技法圆活,变化端倪,柔和蕴籍,内功无限,似流水行云,连绵不断。无凸凹,僵滞之弊病。“静”则心神内敛,行止意活,式定神连,虽静犹动,气敷躯体,一招一式皆具有八面支撑,八面转换,八面应用之神态和寓意。动可防身御敌,静能练养心性,动静缓和,存乎一心,随意而为,随感而发。动则为阳,静则为阴;刚则为阳,柔则为阴;攻则为阳,守则为阴;实则为阳,虚则为阴。在所有的动作中都蕴含着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转化。拳法千变万化,循环往复,开合结合。拳势风貌讲究意境神韵,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始祖三丰所开创的武当太极拳的神韵,是故其他的拳种与之无法比拟。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且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又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既是关于宇宙万物的理论思想,又是解释天地万物演变模式的形象图形。古人认为:太极是天地混沌之气阴阳未分之前的原始状态,是宇宙的本源。是易经研究的重要基础。太极是“太有至,极有限”的精辟缩写,也就是已经到了极限。太极一词是出于易传。《周易·系辞》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天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古人认为:宇宙是从无极生成的,太极是万物演变生化的过程。《周易·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两仪是八卦的阴阳。宇宙中的一切都在阴阳两个方面。太极图中黑白两方,即是天地两部的划分,阴阳界的人都是黑白两方的界限。白中的黑点则表示阳中有阴,黑中的白点又表示阴中有阳。两者在太极图中统一起来,完整地表达了太极的深邃内涵。太极图的图像是以圆形而展现的,“圆”看似简单,其实很神奇。《吕氏春秋》中说:“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方之围。”倘若用现代几何学的理论来分析圆形,就可以发现它比任何一种形态的面积、体积、空间的容量都要大。其始端没有定位,中心无所不在,圆形始终相通,无始无端,永无终点。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一切立体圆形,最美的就是圆形。”《周易·系辞》中说:“耄之德,圆而神。”再次将圆推崇至极高的地位。哲学家的观点通常是以静态之美去赞美圆,而太极拳则是以动态之美来表现圆。从中国古代起就多以圆来表现完美,圆满。太极拳的动作每一招每一式均离不开圆弧,往往是一气呵成,圆满而就。外在的拳势运动,在动作上犹如那自然旋转的浑圆球,无轨无际,周而复始,处处体现出那无招不圆、无势不圆的形式。而内在的神意运动也如同浑圆的球,精气神俱融盛在无形的圆弧状的旋转运动中,在意念的连接下促进内圆的阴与外圆的阳相依相融而成为浑然一体。至此达到了周身无处不太极,无处不是圆,无处不是拳的武当上乘,无处不是修性养命的道门拳法及其圆形的形态。

武当太极拳的拳技,在它的形成伊始,就被确定为“道教武术派”了。虽然如此,但始终也没有真正地形成门派。然而,在道教史上,又不乏习武之人。如道士王重阳曾中过武举,白玉蟾则任侠好武。直到武当道教的大肆兴起,才真正意义上地形成了道教武术门派,才始被世人所认可。武当内家拳技堪称是道教史上的一绝。是祖师三丰因观“鹊蛇之斗”,才忽有会心,又结合历代的拳路编演成武当太极拳,其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作为创拳的理论,它不仅汲取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作为主干,系统地摄取了传统医学及兵法知识,运用太极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八卦学说来高度地概括武当内家拳的拳理、拳技及战略战术,从而形成了独到的内家拳之见解。武当太极拳的内容非常丰富,动作也颇显新颖,演练风格独具特色。这就要求演练者必须心息相连,连绵不断,水流云绕,纳则绵绵,形态上蛇缠龟挺,鹤立马行,鹰旋熊坐,虎扑龙吞。它以技击性强,养生合理而自成体系,与世上普通的太极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以太极哲学为基本原理,以阴阳辨证关系来指导拳法运动的。它源于自然,法于自然,合于自然,这便是遵循了拳法自然的创拳原则和“人法天,地法天,道法自然”的本性说。它注重以外导内,以内催形的武当内功拳法。武当内家拳在行功走架时,要做到身心和谐,内气流畅,松柔朴逸,神采奕奕。如此不但能修炼太极拳的内劲与攻防用法,还能够修炼内丹及修心养性。便可恢复先天的本性,去完善人生。既然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动功,因此就要遵循“先双修,而后修”的内丹原则。张三丰的丹法就属于“内丹双修派丹法”,是以“玄要篇”、“玄机直讲”、“无树根”为代表的。其练法称作“神仙栽接法”。既以双修炼采“外药”。又以清修炼养“内药”。“外药”是在造化窟中而产,而“内药”则是在自身关之穴中而生。内药是精,外药是气;内药是性,外药是命。只有性命双修,才符合神仙之道。然而,如此“玄奥”的炼丹之术,令人望而却步。因此,历来学练者甚少,难以普及,犹如“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其实欲修炼并不难,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心法篇》中就有这样的阐述:练气炼丹看似玄奥,其实“下手”并不难。三丰始祖在《道言浅近说》中说道:“凝神调息,调息凝神”的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下手”的功夫;又说:“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因此,掌握了“脐轮调息法”,练气炼丹的所谓“玄奥”就迎刃而解了。但什么是脐轮呢?脐轮又称脐窝,穴名神阙。它是人处母胎时赖以呼吸滋养的脐带。出胎后,脐带虽断,但“元阳一点”(元气)尚存,输气血,通百脉的功能犹在,是人生之性根命带,是练内功的重要穴位,也是本门拳中练合之气的入门要道。诀曰:“脐轮调息命相旺,阴阳中和灵犀通。”道家内丹的经典《经》中把脐区的区域称为“黄庭”,奉为修炼内丹的经典,而且由脐分散的脉一直连接到海底(男子会阴部)。这就是生命的基点,如果这一生命的基点发动了,人就能返老还童。我们在练拳时如能做到脐息,就能把练拳与炼丹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性命双修结合起来了。

在演练武当太极拳时,要从无极势起到收势止,在行拳的全过程中都要始终贯穿:守脐,敛脐,守脐脐息,敛脐脐息,命门圆撑乃至胎息等几个层次。初练者在习练拳架时,只要能意守脐轮,时刻在心中想着要由脐窝呼吸即为得法,就可逐步登堂入室。神者心灵之本也,它是与形相对而言的,形者乃人之形体之躯壳也。故在修炼时应确保神形同修,其修炼之法首先要从心灵与形体的松静入手,再由虚静无为心中空开始,继而净化心灵,天人合一。使人的心灵得到全面优化乃至恢复先天明德。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心中空,心空则无心,无一切妄念之心。古人说:“无心即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到了无心之境,就可虚灵不昧,神乎其神。《周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之谓神。”若果能如此,用之舞剑,则剑能与神合,变幻莫测。于天剑外,处处是剑。若挥之于拳,则能“神聚气合其妙无穷”。因此,在练无极桩时,就应注意练气化神,把神敛聚于体内,贯之于头顶,上凝之于双日,再布之于周身,使精气神三者相聚于内,使身心灵三者相合于神。只有这样才能宁神内敛,澄心明性。

松静之道也是必修之课,如按《松静篇》中的放松一法及放松功九式修炼就较容易掌握。即行拳时应招招松柔,势势和谐,轻灵飘逸,刚柔相济。松的程度要符合“练天地之柔术”的练功要求,道法自然,万般皆松。放松是人的先天本性,而紧张与僵硬是后天的恶习。练功放松,就是要解除肉体的僵硬状态与精神上的紧张忧虑。恢复先天的松柔与和谐,先要脑静,继而骨骼,关节,肌肉,皮肤,韧带,甚至脏器都要用意识区加以放松,进而达到内外上下皆松的状态。松与静相辅相成,松能入静,静又能促松。松静相生,阶及灵空。大脑松是站桩练拳的核心,欲修炼虚静无为的状态,首先要“四空”,即足、手、顶、心空。“虚静无为心中空”,只有进入松空虚灵的境界,才能达到天地间柔之又柔。纯柔则刚,纯刚则柔。虚静无为是境界又是心法。道家认为:“虚能应物,静定生慧,无为而无不为。”只有体松、心静、气和、脐息四者具备,才能达到“阴阳中和返归一气,神聚气合”。修阴阳中和之气是武当派的内功总决之一。通过修炼,使体内阴阳二气趋于平衡,乃至中和返归太极一气,循环往复,不断升华,同时使体内的中和之气与体外的天地灵气内外交流,混浑为一,至蓁中和,而渐入佳境。并配以脐轮调息法,练气则还神。要时刻牢记修炼的核心就是要抛却烦恼,净化心灵,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全面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修炼好武当太极拳;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上述就是我对武当太极拳点滴感悟。

注:对太极,两仪,四象,八法的简要诠释:

太极:在道家为道,乃太极之始,是养生技击的关键要领,是松静空灵的代名词。太极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不为高,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太极也。”它是万物之本源,又是气的代名词,是运动状态的圆。

两仪: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分焉,两仪即阴阳也,是矛盾统一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武当太极拳是阴阳拳功技法,注重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统一。

四象:是两仪产生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在本拳中比喻为四种劲法,刚为太阳,柔为太阴,暗为少阳,化为少阴。

八法:是八卦,是古人记录体察自然界繁衍变化的符号。分别为: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在本拳中比喻为八个方位,在技击中正隅互变转化,其动作皆应符合八面支撑,八面转换,八面出击的要求,正应拳论所言“拳打八方”。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