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浅谈太极拳的哲理内涵

[日期:2010-04-13] 来源: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   作者:一级教练 曹德贵 [字体: ]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1959年,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着哲理……”1978年,邓小平同志应来华访问的日本友人三宅正一之请,挥毫写下“太极拳好”的题词。周总理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深刻说明太极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是东方的文化瑰宝。为什么说太极拳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呢?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太极拳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

朴素的辩证法是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拳的“太极”命名来看。“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六经之首《周易》。《周易·系辞上》载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也就是说,太极是阴阳之母。到了宋代,著名学者周敦颐加以发挥,作出太极圆图,里面画着首尾相交的两条阴阳鱼,形象地说明世上的万事万物够包含着互相对应或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对立的太极思维,就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古人将具有朴素辩证特点的太极思维作为拳艺的名称,就说明这种拳艺的理论源于太极,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

二是从以易理释拳理来看。《易经·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里的道,是指规律,包括万事万物宏观、微观物质运动规律。毛泽东曾称赞“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著名太极拳家陈鑫写成了《陈氏太极拳图说》,逐势详其理法,以易理说拳理,他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拳”,确认太极拳理源于《易经》。我们知道《易经》是我国的文化元典,也是人文化史上最璀璨夺目的第一华章,它阐述对立统一规律,里面蕴藏着朴素辩证法。太极拳理既然源于《易经》,就说明太极拳理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

三是从练拳要追求与“天人合一”来看。习练太极拳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境界。和谐实际上是一种平衡状态,是各系统器官高度协调的动态平衡。“天人合一”是这种和谐的极至追求。所以,有的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理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因为它把人体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把人和宇宙万物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产物),这种看法,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用孤立、割裂的观点看问题,就坚持了辩证法。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阐述,可以得出结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

二、太极拳是一种全面综合的拳术,克服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一是太极拳内涵的综合性。我们祖先在创造太极拳的时候,综合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吐纳术、导引术、呼吸法、经络学说、古典唯物哲学等优秀成果而成,它成了一个储优库和聚宝盆。太极拳能把我国武术中的踢、打、跌、摔、拿等技击方法综合吸收到自己的套路之中,并开创了双人推手法。太极拳又综合导引术、吐纳术的养生方法,使练拳时不但能进行肌肉和骨骼的活动,而且能使肢体活动与呼吸协调起来,以增强内脏的锻炼,使太极拳成为整体的内外合一的功拳运动。这就是说,太极拳把拳术和气功结合了起来。太极拳螺旋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这完全是依据经络学说编排的。前边说过,太极拳源于易经,源于古老的“天人合一”说,它综合了我国古典唯物哲学。由此看来,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内涵的综合性,是它的显著特点。

二是太极拳功能的多元性和保健的多样性。太极拳内涵的综合性必然导致它的功能的多元性和保健的多样性。太极拳习练者普遍认为太极拳具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积极防身、艺术欣赏等多元功能,是一种社会应用性极其广泛的综合拳术,没有任何危险与副作用,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萨马兰奇说:“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现已走向世界。”

医学专家发现,打太极拳可以强化中枢神经系统,有利于医治神经衰弱、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打太极拳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对心脏的营养,有利于医治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打太极拳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有利于医治哮喘、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肺脏疾病;打太极拳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对医治胃下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胃炎、习惯性便秘等肠胃疾病有一定疗效。强身健体的多样性,也是太极拳的一个特点。

我们懂得,辩证法主张全面综合地对待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太极拳内涵的综合性、功能的多元性和保健的多样性,说明它符合辩证法,摈弃了形而上学。

三、太极拳的动作规范,充满了辩证哲理

一是顺应阴阳法则,坚持了矛盾统一性的原理。太极拳名家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太极生阴阳,太极拳中的阴阳,类似拳术中不同元素之间的两两对立或对应的现象,如柔刚、虚实、收放、轻重、开合、屈伸、进退、来往、缓急、防攻、顺逆等等。这些动作,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符合矛盾统一性原理。它们在运动中互相对应(或对立),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推动拳术招势的连绵不断,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依存、互相转化;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柔刚依存、互相转化;防中有攻、攻中有防、防攻依存、互相转化……我们知道“顺应阴阳法则”,既重视阴阳相依和阴阳转化规律的运用,又注重“顺应”二字,强调太极拳是一种追求动态平衡的“中和”和“和谐”运动,而不是运用阴阳对立的运动。

二是逆向运动法则,坚持相反相成的原则。太极拳家要求太极拳习练者,打拳时要由欲达目的反向运动开始,逢左先右,逢前先后,借以达到或加强运动的目的效果。

太极拳名家将太极拳的动作路线和意气走向归纳为:“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下左右,相吸相系;对拉拔长,曲中求直。”他们认为,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极缓慢然后极迅速。他们在研究攻防技法时,要求“以攻为守,以守为攻。”太极拳的这种逆向运动特点,说明“相反相成”反者道之动(老子语)的辩证哲理是它的哲学基础。

三是意识主导法则,坚持了主要矛盾的原理。辩证法要求人们办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打太极拳也是这样,在习练过程中,必须抓住控制和支配动作的“意”和“腰”动作才能有序地进行。太极拳法规定:“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宰,身为驱使”,“在意不在形”,“意气君来骨肉臣”,“腰为第一主宰”,“气入车轮”,“腰为车轴”,“刻刻留心在腰间”。这些规定明确地指出,打太极拳的关键就是要抓住“意”和“腰”,做到以意识为主导,以腰为主轴。从哲学的角度讲,打太极拳抓住了“意”和“腰”,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套路动作,处处闪耀着辩证哲理的光芒。它的一招一势都是辩证法的形象化和艺术化。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也创造了朴素的辩证法原理,创造了太极拳,使太极拳成为形象化的辩证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aa   (ss ,06/05/2015 11:52:30 )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