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从东岳太极拳体悟意识引领的奥妙

[日期:2025-02-16] 来源: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  作者: 东岳太极拳专项委员会 许泽亮 [字体: ]

        

2014年追随一鲁师(鲁仲平先生)修炼东岳太极拳至今恰好十年,半百之年的我,身患老寒腿、高血压、脂肪肝等地方病,同时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修身养性已成为当时的迫切需求。十年来,经过“师父修,自己练”刚刚步入太极殿堂,初尝辛勤的成果。东岳太极拳由门惠丰教授(师祖)创编于山东泰山,2000年1月1日,我国庆典进入新世纪重要的一项是在五岳之首的泰山演练东岳太极拳。东岳太极拳在继承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和而异同、创新包容,吸收了传统太极拳主要流派的风格特征和典型的技术动作,融汇了其他武术门派经典动作和练法,形成气势雄浑、圆转衔接、活泼多变、圆中出招、套路精短、左右均衡、功法兼修、天地交泰、浑圆一势等鲜明特征。面对如此内涵博大的东岳太极体系,若无明师引路,势必陷入进宝山空手归的尴尬境地。本着一鲁师“道从拳释,武以文修,修明白拳、规范拳、和谐拳、文化拳”的修练理念,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悟:首先,一鲁师把东岳太极拳一路15个定式拆开分解为211个分动,揉碎还原成简洁直观、连绵劲整的规范拳;继而,将难度较大的招式,过渡衔接为左右循环的重复动作及功法,克服偏重套路习练、单式难以突破“拳打千遍”的桎梏,达成“其理自见”的明白拳;期间,再从拳理(拳经)、医理(黄帝内经)、哲理(道德经)层面融入传统文化,通过“武以文修”明辨太极拳的真理,练就身心交融的和谐拳。如此,经一鲁师言传身教、十年耕耘,我和一鲁太极谷工委的部分拳友,已经从一鲁师提出的太极拳“会、对、好、妙、绝”五境,达到了打“好”太极拳的层面。

一鲁师常讲:太极拳特别强调意识引领,呼吸配合,动作松圆,达到意气力三结合的身心运动。因此,练好东岳太极拳应该重点培养三个关键意识,一是要有山岳凝重意识,培养大气的感觉,山人合一;二是要有立体混圆意识,坚守东岳太极拳“势正招圆,圆中出招”的核心要求,克服走弧线圆、平面圆的偏差理解;三是要有动律神韵意识,“静若山岳,动若江河”、“运劲如抽丝,迈步似猫行”,说的就是韵律和神态。形容太极拳是流动的雕塑,优美的旋律恰如其分。在东岳太极拳一路中,从起式的无极、太极到旋转乾坤一、旋转乾坤二等四个基本功动作,加上收式“三才式”是完整的太极五步功法。拳谚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一鲁师创编的五套“九步功法”,已将以上五步功法融入其中,成为我及同修拳友每日的必修课,更是长功的捷径。在此,结合东岳太极拳五步功,我仅就意识引领谈一下粗浅的感悟:其一,我在习练无极式时,暗示“打开胸襟,中正安舒”,太极式时,暗示“怀抱日月,稳如泰山”,待渐入功态“挂上档”,再进入旋转乾坤一意识引导画“平面立圆”,进入旋转乾坤二意识引领画“立体太极图形”,切忌空转。习练三才式,暗示“上弧为天,下弧为地,顶天立地,三才合一”,收式收好功,否则白练功;其二,初练阶段,意识引领往往局限于思想、意志等浅表层面,容易受七情六欲及外界干扰,须耐心地机械化重复,通过量的积累接近本能应激反应境地。随着功夫见长,才能渐入诚信、笃信等触及灵魂的层面,待内气修炼至充盈阶段,以求拳经所说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之境;其三,通过不断强化积极心理暗示效应的途径找到真“心”,用太极文化和智慧驯服野马般的心,历经“净、静、敬、镜、境”的心路历程,直至真心认同太极拳为文化拳和智慧拳。

 


 

习拳之初,了解到东岳太极拳一路15式组成中,有杨氏7个、陈氏5个、武、孙各1个、吴武合一及杨武合一各1个。东岳太极拳一路精短的套路容纳各家典型动作特点,同时将武术各门派典型动作纳入其中,一改传统套路循环往复动作、左右运动量不平衡、冗长变化小等弊端,省时宜练,符合新时代审美和健身的需求。尤其是一鲁师创编的东岳太极拳“一鲁拆招化打图谱”,更加具备简洁直观、连绵劲整、易临摹练、神形兼备等特点,深受广大拳友喜爱,更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将旋转乾坤一拆分成6个分动,要领是身法左右平移,两腿虚实转换,两手按6个分动点画平面立圆,“先方后圆”确保到位不丢点。此分式可以不限场地、无限循环地习练,我曾经每天100次,坚持一年,数万次,练出了丹田,体悟了逆腹式呼吸的奥妙。继而,将旋转乾坤二拆分成8个分动,要领是“回转身法”和“抽提身法”带动两手臂在胸腹之间,做“揉球式”动作,如同画“立体太极图形”,切记两手劳宫穴必须保持时刻相对。此分式与上分式同步练习,开始还感觉肘、膝、胯“支楞巴翘”,但日久见功。当我进入一种近乎“自动运转”状态时,感觉整个身体就像一个球状物,揉球时会有“拧动两肾”按摩般的感受。旋转乾坤(一)、(二)是我循环习练次数最多的分式动作,感悟颇深的是对腰、胯和骨盆的“核心力量”有了进一步的认知,通常讲的“核心力量”是指肌肉为主导的力量,而练功至松沉阶段,基本是关节韧带和筋骨主导了真正的核心力量。

再如,第三式“如封四闭”(陈式)拆分成11个分动,一鲁师将前7个分动,编排为由小及大三个立圆,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左右往复的单式功法,以便学员快速提升对陈氏“缠绕劲”的体悟。同样经过数千次习练,使我逐渐体悟到:“以身带手”及“形之于手”的动作十之七八来自腰胯的核心力量(劲力),也就是“腰为主宰”将劲力从脊柱、肩胛传递到手。继而,随着左右循环往复地移动重心,脚下有了“生根”的感受后,“劲起于足”才会有身体的整劲和手上的缠劲等体悟,进而,在习练三个立圆时方有波浪层层递进的意境。一鲁师常讲,太极拳改称“太极脚”可能更为准确。

最后,第八式“右左下势独立”(吴武合一)拆分成19个分动,其中,右左二个“仆步落掌”分式拆分成6个分动,其意境是展臂、两掌圆展如有浮云气团,随仆步缓缓下降,好似雄鹰展翅落山巅;而右左二个“独立撑掌”分式拆分成4个分动,其意境是虚领顶劲,两掌臂撑圆,立身端正、稳固,有悬崖立松、顶天立地之气魄,突出体现了东岳太极拳左右均衡的特点。此式从仆步到独立,起伏过大且活泼多变,难度很大。在习练过程中,我不仅多次重复一鲁师编创的“循环八法”中的左右仆步往复循环,还要进行左右“金鸡独立”的习练。目前,左右仆步基本攻克,但独立撑掌的“缩胯”还没能完全到位。同时,随着气感的增强,偶尔能够体悟鹰落山巅的意境,悬崖立松尚需努力。

 


 

在一鲁太极谷的修练大厅里,有一鲁师亲书的、凝缩自道德经的“抱一”和“观复”四字,时时告诫我们:耐心重复地练好每一个定式,把一套拳从起式到收式看作是一式,如玉环圆润无痕,式与式之间,招与招包括分动之间的衔接,要体现出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天人合一。实践证明,一鲁师无偿奉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系,对于年龄偏大、几乎零基础的学员,效果也是显著的。由于工作的限制,我练功时间基本靠“挤”,尤其身处“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能够矢志不移地汲取先进的理念,潜心执着地践行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明师的一路提点,使我能够保持走在一条直路上。这是我的幸运,也很愿意分享给期望更短时间获得最大益处的太极同修们!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