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从‘性命双修’的角度,理解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日期:2015-10-13] 来源: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武术协会  作者:姜德斌 [字体: ]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深深扎根于中国古典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等多学科的沃土之中。是一项以技击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又极具有养生保健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那么,它的健身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愿同广大拳友们做如下探讨。                                                                                                                            

       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既老一辈武术家提出的‘性命双修’理论。何为‘性命双修呢?性是指心态方面的修炼。命是指身体方面的修炼,就是通过肢体运动,使身体平衡代谢,强健筋骨,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祛病强身的作用。

太极拳的修性,是指心态方面的修炼。我们常会向许多高寿的老人询问健身养生之道。他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在他们身上唯一的共性之处是心胸开阔。有着平和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是攻防兼备的,进攻中有防守,防守中也有进攻。充分体现着阴阳虚实的变化。这同自然规律和人类本身的生理属性是一致的。因为人是自然界造就的,人体本身也要阴阳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疾病。通过对拳理的研究,我们了解阴阳学说,认识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好事不会永远是好事,坏事也不会永远是坏事,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得到而过喜,也不会因为失去而过悲过怒,这样逐渐能够养成平和的心态,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第一法宝。

    太极拳的修命,是指通过肢体运动,平衡代谢,强健筋骨,达到祛病健身的作用。要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就要严格遵循太极拳的要领去练习。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太极拳就要遵循武术的宗旨,武术的宗旨就是技击,技击不外乎讲究两个概念,那就是进攻和防守,打拳时动作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技击原理,是否具备明确的攻防意识。太极拳与其他长拳类的拳种不同,属于内家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根本区别就是讲究意念引导动作,练习时要求心静体松,气沉丹田,并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法训练,才对增强心肺功能,起到最好的锻炼效果。以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掩手肱捶为例,两手下按交叉,这时呼气,两手左右弧形分开时吸气,两手相合发力冲拳时呼气。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凡是蓄劲的动作须吸气,凡是冲拳发劲的动作须呼气。因为发力冲拳是击打,只有周身上下配合再加呼吸的配合,才能发出最大的劲,也叫整劲,这就是拳论上要求内外三合的道理所在。揽雀尾亦是如此,棚捋挤按四式在完成定式的时候都是呼气,中间在式子转换过度时为吸气,因为这四个式子完成时在技击上都是发放。需要说明的是,拳势较慢时,可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增加一吸一呼,只要保证每个动作完成时呼气,定式呼尽即可。

         动作要既缓又匀,稳重宁静,迈步轻起轻落,虚实互相转化,好似行云流水,并且一招一式不离阴阳虚实的攻防意识,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是心静体松,这也是实现健身功能的重要手段。要做到心静体松,首先要做到入静。入静是指意念集中在锻炼的基础上,在清醒状态下,而又与外界中断联系的特殊安静和轻松舒适的状态。根据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测试表明,在这种状态下,人体代谢率下降,耗能反应受到抑制,储能反映相对增强,有利于身体损耗性疾病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这更符合现代人的锻炼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许多人自身的生物节律被打乱,患了失眠多梦以及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疾病,练拳者只有主动营造一个心静体松的状态,再加上柔和的肢体运动,才可以对这些疾病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具体如何做到入静呢?作为初学者,暂时忘掉生活中的繁杂琐事,把意识集中在动作上以一念代万念,这就是入静。拳打的娴熟以后,要根据哪一方面的不足,采取不同的用意方式,如拳式拘谨,就采用想着身体、思想放松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活动。若是在招式转换过程中身体常歪斜,没有做到立身中正,就要采取以想上身端正为主的心理活动。动作熟练没有呼吸配合,就用想呼吸形式与肢体动作配合的心理活动。凡此种种,不再赘述。这是初学者需要采取的用意方式,同时也是提高拳艺水平的有效方法。在基础功夫打牢以后,万法归宗,要采用实战技击意念,就是想每个动作实战用法的心理活动。即老一辈拳师讲的;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保证拳艺健康双提高。

    太极拳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放松,打拳时要放松,但是这个松不是绝对的松,现在许多拳友错误的理解放松,他们追求绝对的松,这是不对的,因为绝对的松就变成懈了。老一辈武术家反复告诫我们,要放松但不能松懈。每个式子当中都有虚实的变化,左右以腰为轴,上下起落折叠,虚实在不断相互转换,虚的时候要松透,实的时候需要适度的紧。不然动作如何完成?以搂膝拗步为例,第一动左脚上步,左手搂至左膝前,重心不变。右手收至右耳侧【蓄势待发】。第二动左脚踏实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至左胯旁,右手向体前推,边推边立掌,到位那一刻,坐腕,立掌,舒指,指尖与鼻同高,臂似直非直。它的技击用意是,对方以右手冲拳打来,或左脚踢来,我以左手下搂防守【不以力抗力,只改变来劲方向】。右手前推进攻,此式攻防兼备。它的虚实变化是这样的,左手防守为实,【改变进攻方向】左脚上步【有套插管腿目的】为虚。右手蓄劲为虚,右腿支撑体重为实。动作完成时,左手为虚【完成防守】,左脚为实【支撑体重】,右手为实【出击】,右脚为虚【相对于弓步来讲】。这样虚实松紧在左右上下的交替变化,才能调动周身气血运行,正所谓拳论上说的气遍周身。并且疏通经络,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强身的效果。另外,追求绝对的松,这样攻防概念就没有了,抛弃了攻防概念,阴阳虚实就变得模糊了,拳也就做成了太极操。它的健身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达不到太极拳应有的健身效果。再从阴阳理论来理解也不对,阴阳学说中,阴阳是互根的,它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追求绝对的松,没有紧了,那松也就不存在了。换句话说就不是太极了。

总之,练习太极拳,若不是严格遵循拳理要领去下功夫,不能从‘性命双修‘的角度去修炼,把太极拳体操化,舞蹈化,那么这种练习方式所取得的健身效果跟广场舞,健身操是一样的,太极拳的体用功能是出不来的,希望广大拳友们明辨这个道理。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