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太极拳组织以太极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之思考

[日期:2015-10-06] 来源:哈尔滨体育学院  作者:王学如 [字体: ]

 

太极文化通过太极图来概括宇宙万物的起源与变化,并在“太极魂”辐射下形成了对文字、艺术、哲学、道德,甚至对礼义、风俗习惯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自成体系,这充分说明太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

太极拳组织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传授太极拳技艺为手段,将文化素养培育融入其中,在打造文明城市过程中奠定价值判断力根基。太极拳习练者要以太极魂统领技战术,不仅提升自己,有助于净化环境,也能有效地为构建健康社区发挥独特作用。

一、太极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泉

按照历史沿革脉络,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就表达了一元论与变化论的“太极”哲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老子看来,太极就是“一”,为宇宙万物之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运动与发展便是太极之真性。

可见,太极之“道”天然包含着对立的阴阳两面,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与矛盾运动最终成就了宇宙新的和谐体。

孔子也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认为“太极”不仅是宇宙之“本”,也是宇宙演变之大道。宇宙之“本”运行,使阴阳相分并产生天地两仪。阴阳不断相分,便产生春、夏、秋、冬四象与宇宙万物。他自己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无疑,儒家的这一思想来自于道家文化,并对中华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到了唐代,诗人王勃 “无思无好,则太极未尝远也。见之则两仪,忘之则太极”(《八卦卜大演论》)。就是说,当一个人没有了思虑、没有了对任何东西的喜好时,离太极境界就不远了;一切可以看到的东西都来自两仪,当人把这些可见之物都忘得干干净净时,那就是太极。从中不难看出,从太极从“天道”(规律)已升华到古人的社会生活过程之中,并对人伦产生影响。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说过:“元始之時,太极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二兀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期也。由生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则为第二期之进化。物种由微而显,由简而繁……千百万年而人类乃成……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成人性……社会国家,互助之体也,仁义道德,互助之用也。”可见,太极是理性的,是有选择的,形成了择善而从之的社会心理。同时,这种理性也体现出科学思想。另一方面,太极文化不仅能将个人创造力的舒张和个人能量的释放外,更为重要的是能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群体。这才是太极文化力之所在。

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太极拳习练者对技击热衷有余,迷恋于一些舍本逐末的雕虫小技,而对太极文化的深刻内涵重视不够,这样就把太极拳降格为强身健体的一个运动项目。

太极拳确实有“术”的要求。如每一门、每一派都有其久远的承传过程及门派特色,所练的拳法由基础至高深有一贯的脉络、环环相扣,这就要求在一门派中专一的习练,一直到熟练程度才能再往下练另一套拳法,不可“这山望过那山高”,学了某一派的菁华,又去练另一家的独门;或是同门中的一套拳路都还没练熟,就贪多往下学打另一套。另外,为了保证代代相承的套路、拳法不会走样,各派师父要求弟子不可任意改动所教的拳路,或是依自己的理解擅自改变任一手法、姿势等。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各派别太极拳更注重将其升华到“道”的层次。如果太极拳不回归于“道”,就会导致扬汤止沸、舍本逐末,从而丧失了太极文化精髓。

当然,不是说太极拳“术数”完全被忽视,只是说,相对于道学而言,毕竟处在从属地位。可见,太极是向内的修养,即要求进步,也就有了教养,这也是中华文化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二、太极图上的文化密码:“太极和”

图腾是一种文化最直观的象征。太极阴阳图就是太极文化的浓缩。三国的魏孟康以“太极元气,含三为一”解释太极图。“三”指阴阳鱼太极图中的白、黑及白黑的分界线。“含三为一”的字面意义是指白、黑及其分界线都包含在太极图的大圆圈内。

魏孟康之说既继承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太极思想,同时也将前人的太极观念从宇宙万物链接至社会人生。

到了宋代,儒学大师以人学视角解读太极图,把太极法则设定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从而把“太极”学说发展为“人极”学说。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

周敦颐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对太极之道的参悟,并提出“立人极”即树立“中正仁义”做人标准。他的这一人学解读理论影响了后人对太极图的诠释,北宋邵雍、南宋胡宏、陆九渊,乃至清代的戴震都从太极图中阐释了以人为万物之秀,以人为天地之心的思想。

太极图虽简单明了,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但经过历代的图解与诠释,构成了一个含义丰富深邃的庞大的“太极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的阴阳既蕴含着宇宙之道与天人之际的宏观法则,也包括人生法则。其中“太极和”辩证法便是太极哲学体系的核心。“太极和”思想认为,事物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事物的矛盾对立,而是事物之间的包容与妥协、共存与共容,共容与共存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太极和”素养,也要求习练者在遇到人与人之间矛盾时要以守法、忍让、相互妥协、平等协商的方式自我管理,而不是坚持一己私利,互损互斗。

不难看出,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主流是中庸和谐,即反对走极端,这是古人极高的政治智慧。值得关注的是用当代科学研究方法把这些智慧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城市的健康、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首先体现在文化领域。如果更多的太极拳习练者、团体能够将“太极和”思想应用于社会生活等领域,那么其拳法、功法等不仅达到更高层次,而且其道德素质就会提升得很快。张三丰的太极从未用于技艺相博,只是以其太极辅助心法修炼而已便是一个例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太极文化的传承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中的和谐、公正、诚信与友善不仅符合大众的利益,也是太极文化所要求的。但今天的太极拳教育,更多的是在教动作技术、心理战术,唯独文化显得缺乏。

和谐,也是社会和谐,是指一个社会动态的多元平衡体,即多元价值、利益、意见、立场、阶层等的动态平衡,犹如生物体的自动调节,古人称之为“阴阳平衡”如果走极端、偏向某一方就要失衡,社会矛盾就会激发,甚至失序。太极拳群体的公正就是允许每个人都可以加入练拳群体,并得到指导,使其利益和愿望都得到兼顾,不偏袒任何人——穷人或富人、男人或女人、城里人或乡下等。其实就是能够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和群体的私利之上,懂得在追求自身和己群的权益时,同时又照顾到他人和其他群体的平等权益。

老子指出:“道之为物……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在老子看来,信者,是真道的一种体现。世界上的万物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资源在于诚,那么人也只有诚才能知天道,但在社会生活中,除自己反省自己诚不诚外,还会受到他人不诚言辞的蒙蔽、干扰等,往往使人受到影响。因此,《中庸》:诚者天之道也。城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知也。

可见,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是有其文化渊源的。

诚信这种内在修养不仅可以降低身体的额外损耗,还可以抵御外在的诱惑,正如老子所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就是道家的“真”。习练太极拳就是本着太极文化的要求,说真话、讲信用、诚实接人待物,不违背和谐为人处世。同时,在高低较量中则注重“比较”而非“排他”的过程,并不以强弱判断胜负,以道义识别胜败,这也是当今社会中是亟需大力提倡的。

但是,当今的一些人或群体距离诚信还较为差距,一些习拳之人以花拳绣腿显胜、高傲自大以及目中无人以及一些指导者注重技战术太热衷于抓‘眼球’而非忽略开‘心扉’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

人贵在善。老子在《道德经》第49章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有学者指出,老子的这个德善德信都是自然所形成的,不加入个人意识的判断,就是没有对立面的恶、伪与丑,是一种“至善、至真、至美”,在老子看来,这才是“太极”。但,从太极图阴阳鱼上看,只有一动,就会出现阴阳不平衡,要保持平衡就要使阴阳不断互相转换。在练拳过程中有进有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说明注重对称、强调平衡的哲学观念。因为阴阳矛盾不可能消灭,只能在矛盾双方取得平衡,以求达到生存与发展的最佳境地。即“天时、地利、人和”。

真诚与善心是做人的根本,由诚意与善念组成的纯善之心是促进和谐的良药。如物质占有欲望降低、看淡荣辱、富贵功名等,那么其内心世界容量就越发增大,就能对人对事做到公正无私。

因此,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重德实练体悟人生哲理;在淡薄名利中求真,去恶扬善,以此培养仁义谦卑进取明理的美徳。习练者一招一式扎实练习让人悟道做好人,不断悟心法而升华自我才是太极拳文化的真谛。

民主也是在平等政治权利意义上所言,实行起来虽然很复杂,但可为大众积累很高素质与政治智慧夯实基础。

太极拳习练者如能紧紧抓住“和谐”、“诚信”、“友善”这几个重要环节就能自觉实施“文明”、“自由”、“平等”、“法治”、“爱国”与“敬业”词语内容。各级太极拳组织也要上乘太极文化,下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机遇,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太极文化研究是摆在各级团体主要研究课题。对太极文化系统的理论阐述,才能有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富有成效的和谐社会实践。建议发挥人才优势编写文化理论教材,以此内化为习练者的信念、价值观、情感和行为习惯,避免将其异化为“太极操”。

2、各级太极拳协会在举办有关赛事中将太极文化内容的考核纳入其中,作为总考核依据。同时也应举办有关的太极拳文化等的辅导班、不同形式讲座等,以引起习练者对太极拳文化的重视与学习。

3、按照“弘扬太极文化,服务全民健身”的宗旨,争取政府管理部门与有关科研团体等的大力支持,创办太极拳学术期刊,开辟太极拳文化、哲学等专栏,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学术水平,力争国内外发行,抢占太极拳学术文化领域制高点。

4、各级协会要以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有关政策为引领,抓住“政府购买(培训、展示与竞赛等)”有利时机搞好自身软硬件等建设。着重在提升习练群体社会公信力过程中,以良好的团体形象争取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人民团体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解决好自身发展中困扰资金不足等瓶颈问题。

5、太极拳协会组织要进一步抓住从政府培育、全社会支持的历史发展机遇,吸收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民间体育社团与政府等相互合作、协调管理以及有效运行的秩序格局,在政府部门的政治协商制度中,代表基层的活动站点组织为政府有关决策提出高超的议案等。为富有成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培养以守法、平等协商的自由民主方式来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社会团体起到率先示范作用。

6、哈尔滨太极拳协会除了继续做好“八个走进”工作之外,逐步建立市、区、县扁平状的指导模式,培育太极拳群体“文化资本”以得到区(县)政府、企业集团等的支持。如企业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必然需要文化与道德支撑,这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无疑是更有效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发挥文化作用”。因为文化能够激发人们的崇高感情,会使他们富有激情、情怀,对周围环境有善意与诗意的境界,并强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价值判断力。虽然太极拳团体自我建设任重道远,但太极文化的传承责无旁贷。唯有此才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更是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高德明,陈立鹏.太极拳知识1200问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余英时.文化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于平.文化建设重在“以文化人”[J].红旗文编,20154

[5]杨义龙.落实“八个走进”普及太极健身,为推进健康哈尔滨、和谐哈尔滨建设作贡献[R]. 工作报告,2015-09-17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