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说说太极拳盘架

[日期:2013-02-17] 来源: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张铁鹏 [字体: ]

  

三年前夏天,回老家时顺路拜访了我的师叔修占,师叔谈到,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误解,好像学会盘一个架子就是会太极拳了,其实,这样远远不够。对此我也有同感,结合自己练习经历过的一些情况,聊点我的体会。

一、说说集中精力

大家都知道,用意不用力。为什么要用意?具体怎么用意?盘架时怎么用意?这些具体的问题却没有地方找答案。我试着说说。

我感觉,太极拳要练的劲关系到一个硬件,一个软件,一个不硬不软的件。硬件就是我们的身体,软件就是我们的意念,不硬不软的就是内功。这里我们着重说这个软件。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心猿意马,这个意就像野马那样,不肯在一个地方停留,这是说普通人。而太极拳练习者必须学习控制这匹马。怎么控制?盘架就是控制的过程,或者是主要过程之一。

我们从开始学盘架,就要集中精力,头脑中不能想其他的事情。一开始,就要看着自己的动作,手、脚、身,处处按照要求的要领去做,好像有两个人,一个在做动作,一个在看着对不对。这个看着的就是。我们不断的看着,才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了就慢慢就进步了。开始我们这个看着的比较分散,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不大一会就要发挥野马的本性,开始跑了,不知不觉间,人在打拳,思想就想别的事情去了。记得当初师傅要求我们,拳打到什么地方,发现意念跑了,就停下从头重新开始,当初我就是练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做到盘一遍架子,思想基本不跑,意念始终受到控制。

盘架子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去练,一方面以这个来指导自己的练习。等到架子可以大体上打对了,我们有个比喻,叫做空架子,好比是一个空的货架子,上面什么也没有。(可叹的是我们有些练习者,一辈子都在重复这个空无一物的架子)架子上的东西从哪里来,当然从师傅那里来。师傅会告诉我们练什么,慢慢的架子上就有东西了,东西多了。而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集中精力去练才能练上身的,没有集中精力的能力,什么也练不上来。这个能力正是我们不断的坚持集中精力练习的过程给予我们的。

集中精力最重要的是看(kan平声)着自己。就是内视,这个内视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你所有的感觉的能力去体察,这是练太极最基本的练法。不要去看别人,不要去听音乐声响,不要去闻味道,不要想别的事情,这有个名词叫闭五贼,眼鼻口耳心,在这里是,是被管制对象,这也是练习的内容。(可叹我们不少的习练者,保持整齐的队伍,伴随音乐的节拍,看着前面人的动作,什么都注意了,就是没注意自己的身体。这应该称为演出,而不是练拳,更不能叫盘架。)

我们早就有个普及了的知识----------用则进,闲则废。用意(集中精力)意就逐渐集中逐渐强大,将来,我们练习的东西,往货架上摆的那些东西,都要通过意来实现,到高级阶段意的作用更加显著。不这么练,意就总是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

二、说说规矩

先说讲规矩和不讲规矩,结论是必须讲规矩,如果不讲规矩随便来,那就不能保证你练的是太极拳。

再说什么是规矩。动作要领?大概是,也不完全。因为动作要领基本都是外表的形状,规矩则包含内外,上一篇的用意,也是一个规矩。对初学者来说,暂时就说是动作要领好了。

深入了解一下,学习太极拳大概是从形状学起,首先形要对,再研究为什么要这样的形,再一步这样的形引出了什么......,大概就逐渐深入下去了。如果开始的形都不对,谁知道你能走到哪里去,如果形都不对还不在意,干脆不要练了。

我师傅讲这个过程是:知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这就是学习。先要知道规矩,还要知道这个规矩的道理何在。比方说身法十要,这是各家都遵守的。每一条都要练到身上,成为自然的习惯。还有各家对各式子具体的规定,手在哪里、脚在哪里,手和手的关系等等。没有师傅的可以看着视频自己去研究,去确定,给自己明确那些规矩,或者结合书籍教材来明确(其实到处都有记载,关键是当回事)。最大的规矩是《太极拳论》等那些被称为老论的文字,我们练习不能离开那些规定了太极拳属性的文章。知规矩是为了守规矩,守规矩养成了习惯,功夫就逐渐上身了。有一种情况,没有师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出来什么样。建议你过一段时间请人帮忙把你的拳架录下来,在电脑上逐段和你学的那个样子对照,看看差在哪里。先看四肢身体位置对不对,以后再看动作的味道对不对。真正用心,也能学个大概。真正的内涵,还是要有机缘遇到明白的人给你讲。

为什么还要脱规矩?因为根据我的体会,已经确定的规矩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感觉,而只是得到一个大概齐的感觉,这里的误差还得到推手中去纠正。就算是正确的,也仅仅是正确的一种,没有真正得到那个东西,你就要受已经确定的规矩的束缚。等你豁然开朗之时,你就可以不要管那个规矩了,怎么做都符合规矩表现的那个道理,这就是合规矩。

在这里可以说了,凡是规矩,大概都是一定的道理的表现。我们知规矩要力求了解这里面的道理。为什么要顶头悬,为什么要含胸拔背,为什么要手在这里,为什么要以内带外,等等。知道了为什么才能真正学会。

从知规矩到合规矩,一个字的差别要贯穿我们练习的主要过程。不知者,要把知作为自己学习的关键;已知者,要把守作为自己练习的核心。一动就要问自己应该什么样?自己对不对,一静也要问自己,是不是按照规矩做的。如果不知道,就要去问,去了解。遇到明师,讲了一个规矩给你听,你的功夫就能上一大截。

需要说,别看规矩很多很多,似乎照顾不过来。其实这些规矩都是统一的大道理的不同表现,如果你知道了大道理,这些规矩就变简单了。也有些朋友,把拳练死了,整天掉在具体的要求里,生搬硬套,这样也不行。要理智的练拳,常常总结一下,看看规矩引带我们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具有发现规律的能力就是常说的-----悟性。

有人练拳,有人打拳,有人表演,你想走哪条路?

三、说说脚

脚对于每门武术都是重要的,各家都有专门对脚的规矩,练太极拳也必须重视脚。以我的认识,对脚的要求还要先落实好。当你对全身的规矩还没有都掌握的时候,手臂错一点关系不太大,还可以等以后再练对他。但是,脚如果错了,往上大概都不容易对了。看到有些朋友练拳,对手非常讲究,多少度,摆在哪,可是脚下却稀里糊涂。太极拳根于脚,脚错了上面还怎么能对呢?

脚的规矩各家太极拳略有差异,但是无非这么几个方面,脚尖的方向、两脚的距离、步形的要求、动脚的规定等等,这些是外形上的,还有内在的要求。我们学拳,应该学会(包括脚在内)所有身体部位的要求,逐渐掌握这些要求,达到自然动作就符合这些要求。所以,我们得先练脚,从脚往上逐渐掌握所有的规矩。

脚做得对,大概每次盘架子,脚印应该是一套,哪里迈步、哪里摆脚、哪里扣脚、哪里勾脚,都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这次这样,那次那样。你知道每一步的要求吗?如果不知道就要去了解,如果知道,就要按照要求做。

脚为什么重要?因为太极拳是讲究重量的。我们盘架子,不是仅仅完成外表的动作变化,而且要尽量放松。你松不开就练错了,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如果松开了,体重变化、劲力传递包括身体里面经络的流通,都是与脚密切相关的,或者上行或者下行,或者由实变虚,或者由虚转实,脚不仅是支撑点,还是感受点,还是控制点,脚上也有很多文章。我们从一开始就关注脚的规矩,是一个好的开始、是一个好的习惯。

四、说说放松

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应该松,可是怎么松呢?我从盘架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般说,没经过系统的练习,都是比较紧的,有的人练了很多年拳,还是紧的。也就是说,放松是练出来的,与熟练不熟练没有必然的联系,熟练以后可能还是紧的。要想达到放松的状态,需要过几关。
   
第一关,不用劲。准确的说是不用多余的劲。人要做动作,不可能不用劲,我们说不用劲是指不主观往肢体上加劲。你做一个动作,把胳膊腿摆到那个位置上就行了,多一分力气都不要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人盘架都带着敌情观念,我这是打他,那是踢他,这么想,力气肯定是用上去了。初级阶段千万不能这么练,将来到一定阶段,无人当有人是另有说法的。实在说,你就是主观上不用力,你的胳膊腿都是硬的,别说还用力了。不用劲怎么考核?你盘架感觉胳膊特别沉就对了,你能觉得身体其他地方的沉则更好,这是第一关。
   
第二关,化僵。不用劲是不往胳膊上加劲,可是,我们往往习惯了胳膊上本来就存有很大的劲。例如,胳膊是4斤重,平时我们就有3斤多的劲在胳膊上没撤,以便于想举胳膊时便利。就像一个地方留有驻军一样,我们身体上大多的地方都有这样的驻军,有的人还很多。我们要放松,第二步就是把这些驻军都撤走,只是在头顶留一点,其他的地方都不留,哪里用现派去,撤得越干净,将来人就越灵活。怎么撤这个劲?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这个意识,司令部不同意谁也撤不了军。其次要自己检查自己是不是撤劲了,盘架时要检查,平时也要检查。逐渐养成不用的地方没有劲。例如,走路时胳膊肩膀没有劲,看电视时脖子肩膀不用劲,说话时,胳膊手不用劲等等。形象的说,过去你像个气球圆鼓鼓的,压力很大,以后要调整自己瘪下去,处处不用劲,不含着劲,不运着劲。别小看了,没有这个状态就进不了太极拳的门。
   
第三关,关节灵活。我们身体的放松与否,与我们关节的灵活度有很大关系,通常说几大关节,其实所有的关节都有特殊的作用。以上说放松,是说神经和肌肉(还有韧带)的关系,这里说的就是肌肉发生作用的地方。如果肌肉松开,关节僵滞照样人身松不到要求。人身的关节放松,通常不是在盘架中可以练好的,因为这里时间太短了。我们应该专门做一些练习,把自己问题比较大的关节练开,使全身关节都处于一种灵活的状态。
   
第四关,深层次放松。这就是一个宏观的要求了。可以说,达到以上标准就是大概可以了,但是,对放松的太极拳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松。以我的体会来说,深层次的放松往往不是为了放松而得到的,道理上一个台阶,自然理解能力上一个台阶,就发现又松了一层。这样的事情只能指指方向,得习练者自己去领悟了。
   
放松的问题有一个大障碍,就是松---懈问题。有人说松大劲了就是懈,因此,广大习练者跌进一个怪圈。松是必然的-----不能松大劲了。有不少顶着大师帽子的人也在这么说。试问,不松不行,松大劲了也不行,你让我们这些学习的怎么办,谁来给个尺度?
   
其实,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我个人认为,松没有止境,你能多松就多松,不用害怕懈不懈的那些说法。很多太极大家就讲要大松大柔。我理解,懈是有些东西没有学到造成的,你尽管松,学到那层功夫就不会懈了。就是没有遇到明师给你解答懈的问题也不要紧,大不了你别去散打竞技就行了。好比说你枪打得再准也不一定会拼刺刀,不能因为怕拼刺刀不行就不敢把射击练得太好,这完全是两回事,不懈是需要专门的练习的。
   
需要说明的是,放松只是盘架的练习内容之一,不是全部。不过这个之一要摆在前面,先要这么练,以后也不能忘记这个要求。

 

五、说说合

现在一说放松,就好像犯了很大的错误,好多人把自己练不松的怨气发泄到说需要放松的人头上,这也是常见的误区。为什么说说合还要先说松的话题,是因为这两个问题真的不好分开说。真实的情况是练松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同时练合,练合的同时继续练松,不断深化自己认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松与合的质量。
松与合我以为属于技术的基础,他们不是技术本身。你非要说他们就是技术也无妨,反正我是这么分类的,这就是思想方法问题。我认为,松与合可以给出多种必要性的解释。我也就不去解释这个为什么的问题了。
   
我理解,六合分内外,外三合是为内三合服务的。首先有了外三合,然后才能理解和练成内三合。最终我们是要达到内三合的目标。而练习呢,要反过来想这个事情。我们目的是心念一动,意领着形、气、力同到,这个东西可不容易达到。我们面临几个困难:

第一,我们的意不强大,不能集中,老溜号,所以,我们要练,要集中精神,长期的练习才能使称职。

第二,我们的在哪呢?还找不到,所以,需要放松,需要按要求长期练功,逐渐培养出足够应用的内气。

第三,我们的身体不听话,就是手脚灵活,可是仅仅手脚动,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全身的协调一致。这里还是先遇到的问题,还要先放松。但是,放松到一定程度就要练合了,不合,全身的协调一致就出不来。所以,我们要先把身体这个硬件练好,练出配合关系,不能指手画脚,要一动全动。
   
松与合都练到一定程度,你就具备了学习太极劲以及应用太极劲的基础了(所以我说他是基础)。不然,你直接去学劲,后果是很惨的,要准备好被人家一连串的给予一个评价------太笨了。顺便说一句,这个一定程度,其实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关键是你的练法以及你头脑中的想法对不对。
   
说说合,最重要的是知道合什么。我们的身体有好多骨头好多关节好多肌肉,练松使他们都获得了解放,不受羁绊,自由活动。可是一旦有需要,他们必须为了一个目标而行动,不能有动的,有看的,有使反劲的。这就是合的目标。
   
要组合一个散漫的集体,不能一下子都抓,那样你顾不过来。先考虑两手要成为一伙,然后手与脚要配合,再然后肘与膝、肩与胯、肩与脚、肘与脚,顶与胯等等,身体各个部分的配合关系都要找到。这些可以看视频去琢磨,可以看书去留心,关键是我们自己有这个想法。
   
需要说一句,开始的合,往往是僵硬的,不要紧拉,先合上再说,以后再找合着的松。
   
关于合,有好多论点,我这里说的还是以外形的为主,内里的实在不好说清楚,只好不说。希望拳友谁能补充这些方面,我先表示感谢了。

六、说说感觉

前面谈到,盘架要闭五贼,细细体会自己身体里面的感觉,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感觉器官就像记录仪器,要把各种细小的感觉都记录下来,这是盘架的要领之一。在这时候要说,你松开就有各种感觉,不松开就没有什么感觉。如果陶醉于自己表演的美妙情绪中而不去品味,当然这辈子也没有感觉。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练太极拳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练感觉。你盘架子,全身运动就要感觉,对了有对的感觉,错了有错的感觉,当你心中有了标准之后,就可以分辨哪个感觉是对的,哪个感觉是错的。我的理解,什么叫练?就是重复对的使它成为自然的东西,纠正错的,使它不再出现。没有对错这个判断,就没有什么。自己没有对错的理解,那个就是打拳,做一遍而已,做多少遍也没有多大意义。有人说做多了东西就出来了,那是指按照对的方法做。如果方法都不对,怎么知道不是错的越来越多。
   
说到对错的标准,师傅的重要性就来了。师傅干什么?传道授业解惑尔。现在我们从书上去找道,自己去摸业,惑会非常多的,最难的是具体的对错之分。我曾经与人聊天提出一个办法,叫做一学历史,以求知道各代名师的传承,二看名书,练上功夫的人书才有价值,他本人都没练上什么,他说的对错就值得大大的怀疑。三要看不同的书练相同的东西。例如大家都谈松,大家都谈合,你把他们说的这些都按照不同的方法练练,自然就有了鉴别。至于那些也不知道他行不行的人说的那些新鲜的说法,姑且不用看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
   
我们并非什么也不知道,起码那些通常的标准已经都知道了。别大意呀,就是这些标准,我们好多习练者也没做到。为什么?因为没有认真对待。如果一条条反复练,会了一个再练下一个,太极拳那点东西根本用不了好多年。
   
记录自己身体的感觉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可以引导自己去体会一些感觉。例如大家经常说的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如履薄冰”“虚实分清等等,就是想像加感觉,这也是练习的方法。
   
说到感觉,就离不开气感,这方面比较复杂,但是处理的方法却极其简单。没有师傅不要紧,只要知道一句话,不要理他就行了。

有人可能有疑问了,什么感觉呀?我就直接说一下,例如都知道八法,棚捋挤按采挒肘靠,棚劲是什么感觉?挤劲是什么感觉?被人家棚是什么感觉?被人家挤是什么感觉?还有立身中正时自己什么感觉,垂肘什么感觉,等等。我还没细细研究,是不是所有的太极拳的技法、理法、功夫,都能用感觉这个词汇包容,好像差不多。
   
实在说,盘架中的那个感觉往往是不太准确的,因为最终所有的感觉要能用才是对的,这一条放到下一篇说说盘架与推手中去说吧。

七、说说盘架与推手

好多练太极拳的朋友并不推手,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推手的重要。
都知道盘架是练,推手练,有人就说了,我就求自己健身,彼不彼的就免了吧。
   
首先说,你仅仅盘架就能知吗?很多人说,好像行吧。毛病就出在好像上。好像行,其实不行。你把架子盘得天好,去取得世界太极拳冠军的头衔,在我看来都一钱不值(原谅我的不恭敬),因为这离太极拳的合格证”------懂劲,还差得不知道有多远。我师傅说,当师傅的就能教你懂劲,你懂劲了,就出徒了,以后可以不跟着师傅练了。所以,懂劲才是练拳人的目标。
当你盘架子时,外形都对,内里也大概对,是不是就对了呢?还不能那么说。这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这时你做的动作还是一个主观的动作。怎么解释?从甲地到乙地这么走,道上就是有刀山阻挡,我也这么走,因为我的动作是这样的。而懂劲的人呢?他绝不会这么走,阻挡来了,我就变了。这种变化的能力才是太极劲的高明所在,推手就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
   
这种变化的能力不那么简单,我们要通过推手来得知什么是沾连粘随,什么是不丢不顶,什么是无过不及,什么是舍己从人......,很多很多的东西,很多很多没办法用语言文字表述清楚的东西,得通过搭着的四条手臂来传达,来感受,来模仿,来鉴别。这就是推手的必要性。
   
年轻的朋友,当你学会了盘架,当你高兴于你的架子盘得不错的时候,你应该清楚,在太极拳的高峰面前,你才刚刚开始迈步。当你能够独立把这趟架子盘下来时,你不是已经学会了太极拳,而是----------------可以开始学太极拳了。

八、说说架子里的劲

这是从劲的角度说盘架子。一般的理解,架子是、是、是,总之是身体的姿态。我们刚开始学架子的时候,就是这么一式一式学的。刚开始,我们往往把架子打成动画片那样,以后才能把一个个分解的姿势串联起来,这是很初级的练拳方法。我们称这种练法是断劲,因为各个姿势之间、甚至各个动作之间的劲都是间断了的。太极拳真正的要求是把所有的动作都连贯成一个自始至终连绵不断的劲。我们不仅仅要求各个式子达到标准姿势,更重要的是练这些姿势之间的那些连接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中贯穿的那个。开始是动画片可以,以后就要变成电影那样连续不断的,这个连续不断就是我们说的:劲。
   
在众多太极拳练习者中,从劲的角度看是多种多样的。我知道的杨、吴两家的练法,盘架子要求从,松、慢、圆、匀入手(也有意思相同、其他字代表的要求),实际上,并不是这四个字就代表了太极拳的劲,而是初级阶段练太极劲,要经过这样的练习。就像我们以函数来处理工程问题,必须先学会四则运算那样。如果有人看不透这个逻辑关系,煞费苦心的论证松懈不能用于技击,我们只能无奈地看着他在这样的怪圈中耗费宝贵的时间。
   
为什么太极拳必须要身授,就是因为太极劲的感觉必须从老师的身上传给你,你在盘架中演练这个感觉,在推手中应用和考验这个感觉,再到老师身上去验证这个感觉,才能真正掌握太极劲。除此,没有其他的途径能达到这个目的。
关于盘架中太极拳的劲,聪明的古人和前辈大师们,已经用确切的词语进行了很多描述。不过,我们感觉到这个确切,是在知道了之后而非之前。练到了才知道原来如此,没练到的理解往往是偏颇的。可是不少人还没练到,就在那里大讲他演绎的东西,这样的道理我称为--解词,与我们的练习几乎是没有关系的。可惜这种没关系的解说,至今还大量存在着。
   
说说架子里的劲,目的是说,要通过练架子来练劲,而不是很多人正在做的------通过练架子来练动作。能分清这两点,是太极拳的入门台阶。往后的众多台阶中,大量的是对劲的理解和掌握。说太极拳的内涵,不仅仅是理论的深邃,还存在着太极劲的高明和奇妙。一个无过不及、一个刚柔相济,其中精妙的劲路令所有见识了的人赞叹不已。代代都有人终身追求这无止境的境界,也有人流连于太极拳大墙之外,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套架子练一辈子还说没练好,也有人学了很多套路还感觉没什么可练的原因所在。

九、再说架子里的劲

盘架子是我们经常性的练习方式,而其他的练习方式比起盘架子,基本都属于阶段性的。
   
我们每天都要练习的架子,都是一个样吗?自然,外形基本是那样的,可是里面的劲随着练习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就好像打铁,铁匠每天都在打一块铁,用的劲可是不一样的。开始粗锻,以后细锻,再以后精细修理。比起粗笨的铁锻件,太极拳就像一个手工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在形成的过程中,花费的可不仅仅是大把的汗水。那种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的想法在太极拳看来,只能是美好的梦想。
   
要养成太极劲,就要先知道练什么和怎么练,这是一个起点。就像小学生上学堂,听课,做题,做作业。一天天、一年年,一棵小树才能长大成材。

练劲说起来非常复杂,可是不外乎两个内容,一个是去掉错误的,一个是重复正确的。什么时候、什么方式、什么路线、怎么用劲,是古人已经磨练成熟的标准。我们已经养成的习惯中,有很多错误的东西,必须通过练习来改掉。例如动作上的不协调、意念上的不集中、对待上的不正确等等。而具体的正确劲路,通过师傅的肢体使你感觉到以后,就要不断的、多次的重复,使这个感觉深入自己的大脑,逐渐成为自己的自然表现。错误必须有师傅告诉你,正确必须有师傅让你感觉。这就是师傅的必要。
   
既然劲是需要学的,就应该尽量简单的重复,才有利于接受。所以,明白的练家,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单抄手。当然,练习全套的架子有它的道理所在,不然为什么武术的各门各派都以拳架子为主要练习内容。关键要明白哪种练法练什么就好。现在,人们贬低练拳架、贬低传统武术,我看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如果集中几个月,练几招常用的招数,就能天下无敌的话,冷兵器时代怎么会产生这么多武术门派和拳脚套路?用脚指头想都能看出问题。
   
虽然是再说,劲这个东西还是没法深说下去。因为此题是针对没有师傅的年轻朋友的,我能点点问题所在,使朋友们坚定寻找真正的武术传人,系统传承中华武术的信念,也就达到了目的。最后以一个小顺口溜结束这个小系列吧:华人当自豪,祖传有珍宝,静心寻真路,劲成千般妙。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顶你,张老师   (小柳 ,06/25/2014 22:35:53 )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