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太极拳中胸的运动

[日期:2012-11-11] 来源:哈尔滨太极拳协会南岗东部第115辅导站  作者:顾 杰 [字体: ]

 

提要

胸的运动是太极拳的绝艺。在散打中,含胸可用于化解对手的冲击。拔背拥动双肩,可发力于靠,或传力致肘,更可催力到拳和掌。含胸的负向运动是展胸。展胸可用于后靠。太极胸是运动的胸,含胸展胸应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散打是套路招式的灵活应用,套路是散打招式的有机穿连。在套路中是含胸还是展胸可根据攻防含意来确定。有的招式做含胸,有的招式做展胸。招式串成套路,胸就时含时展,含变展,展变含。太极套路中胸的含展运动具有重要的养身效果。如果把展胸拗背理解成负的含胸拔背,那么杨澄甫的名言“能含胸则自然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蕴含了太极拳中胸运动的所有精义。

一、胸的动静

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太注意胸的运动。一方面是因为胸的运动范围本来就不大;另一方面是人们常将胸保持在一个习惯的位置上后就很少再用主意识去控制它的运动。或挺胸或凹胸,常由生理的原因而定。有人腹宽,帮助挺胸。坐椅工作时间长的人,倾向于胸微凹。妇女穿高跟鞋,美观又利于挺胸。年纪大了,胸自然凹一点。但很少看到有人每天早上保持挺胸,每天下午却坚持凹胸。这是因为改变胸的位置是很花费能量和精神的事。

胸是人体的中枢部位,上支持头,左右指挥两手,下联腰。上部由于颈椎的功能使头有相对大的活动余地。肩关节有万向节的功能,使手成为全身最能干的运动员。下部的腰提供上下弯腰和左右旋腰的功能。胸的情况跟航空母舰有点相似。航空母舰是飞机出击的基地,是发射导弹的中心,是军火库,是海军陆战队的集结点,是指挥中心,是打炮放水雷等常规战术网站。本身的速度却快不起来。胸左右上下运筹头,手,腰的运动,本身的运动范围却相对的小。电影导演不考虑机器人胸的运动。电影中机器人的胸大多是个装硬件的箱子。

二、胸的运动是太极拳的绝招

虽然运动范围小,胸还是能运动的。胸可以坚挺,可以深凹,,或者运行于坚挺和深凹两极之间的中间位置,当然也可以保持习惯位置。胸部和背部的肌肉可以帮助这些运动。胸部和背部的肌肉群多而且富有力量,所以胸是竟技中的一个宝藏。但是大都拳种没有胸的理论。胸支持其它肢体的运动,待到对手近距离攻击时,本身的攻防能力却没有列入作战方案。太极拳是棋高一着。杨澄甫在《太极说十要》中有精辟的论述:“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然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含胸拔背”是练太极拳的一个众所周知的要领。然而对这个要领的理解却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事实上有许多误解。魏坤梁在“您全面了解‘含胸拔背’吗?”一文中介绍了他对“含胸拔背”理解的一个质的飞跃。在质飞跃之前他也有误解:“我…,有几十年时间中一直把‘含胸拔背’当作是对于胸部维持一个固定不变姿势的要求,…”这种理解加练法在拳友中并不少见。这种理解一笔勾销了胸在太极拳中的攻防含意,又不利于太极拳的养身效果。似乎练太极倾向于把胸练得凹进去。“拔背”则大有鼓励驼背之嫌。这种误解漂洋过海,怕已经登陆世界各大洲了。我练了多年太极拳,心血来潮之际,在美国热门网站“你的电视(YouTube)”上登了几则自己练拳的录像。因之引来了一些议论。这位朋友问我,“Is there value doing exercises that violate the principals laid down in the taiji classics, e.g. keep the back convex, the chest concave. Please enlighten me.”逐字翻译出来就是“太极经典理论要求保持凹胸凸背。违反这原则的锻炼活动还有价值吗?请启发我。”“含胸拔背”经由中文翻成英文,或有中国老师教美国人后被误解,或有中国老师误解后教美国人,变成了“保持凹胸凸背”。这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杨澄甫用“含”和“拔” 字,是神笔。英文中找不到十全十美又贯通上下文的译字,只能用“凹”和“凸”来凑数。“含”和“拔”两字充溢了动感,“凹”和“凸”两字仅仅形容两个静态的位置。再前冠“保持” 硬是把胸和背固定在“凹”和“凸”的位置上。杨澄甫栩栩如生的太极绝招被误解成封冻的形状。

另一种看法是把“含胸”理解成松胸的手段。太极拳讲究全身放松,胸也不例外。中华拳武术协会在推广新编太极拳套路的系列从书中指出:“要求‘含胸’。即胸部平正,不挺不缩,不凸不凹,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内敛,….。‘含胸’与‘拔背’ 是互相联系的。…当含胸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松胸在套路练习中至关重要。但是上述看法仍然没有突出“含胸”的动态效应。经过杨禄禅,健侯,澄甫三代人承前启后的努力杨式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已是举世无双。“含胸”作为松胸之说未能解释杨澄甫“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之论。

祝大彤提出:“在胸部放松时,含胸动作把握不准确,引向背部的放松,背部不松, 影响周身松净。笔者认为以展胸为佳,…”

究竟含胸为佳还是展胸为佳?我认为:都佳。下面是我的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三、含胸和展胸的动态理解

含胸是个名词,也是个动词。胸部微凹的位置是名词的含胸。胸部从一个位置变得多凹一点的过程是动词的含胸。杨澄甫的“含胸”即是名词也是动词。名词的含胸可以解释松胸的要领,动词的含胸才能解释“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附图列出了胸的五个可能的位置的顶视图,凹胸,含胸,微含,展胸,和挺胸。这些是名词的胸的位置。凹胸和挺胸是两个极端的位置。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讲究留有余地,出掌要垂肘,蹬脚要曲膝,胸的运动也不例外。所以太极拳不会用到这两个极端位置。

中间位置“微含”应体现松,胸部和背部的肌肉都不用力,“胸部平正,不挺不缩,不凸不凹,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内敛,….”是中华拳武术协会的“含胸”。这里被称为“微含”,因为我把“含胸”的名字让给了左边的胸位置。微含位置是根据个人的习惯位置意向性的内含一点。主要目的是松,但是含的动意盈然。

从微含位置通过动作“含”达到位置“含胸”。箭头里的“含”字是动词。胸部的肌肉和背部的肌肉以一个协调的速度一个收缩另一个扩张,这是一个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对地把胸含了进来,把肩向前送去。含胸可化解对方的进攻,前送肩则可用于催掌。例如在左搂膝拗步中,出左脚右手扳耳朵,左弓步左手搂膝右手推掌。右手推掌过程中胸由展胸位置开始逐步将胸含致含胸位置。含胸的过程中右肩将右掌前催。定式时全身各部分到位,包括胸含到位。胸的变位幅度不大,所以催掌的进程也不大。但是,通常对手不防备胸的运动,所以含胸催掌大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特别是,含胸时胸背肌肉同时运作,能量很大,把对方发出去的能源被充分运用了。胸背肌肉都根于脊椎,含胸的过程从力学原理上,从生理感觉上实现了力由脊发。杨澄甫的“所向无敌也”是画龙点睛的结论。

从微含位置通过动作“展”达到位置“展胸”。箭头里的“展”字是动词。胸部的肌肉和背部的肌肉以一个协调的速度一个扩张另一个收缩,这是一个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对地把胸展了开来,把肩向后送去,把背向后靠去。展胸可以把对方发出去,背后靠则可帮助栓掌。例如在单鞭中,重心移到右脚右手勾,出左脚栓左掌,左弓步继续栓左掌。栓左掌过程中胸由含胸位置开始逐步将胸展致展胸位置。展胸的过程将左肩向左催左背向后靠,背靠帮助栓掌。定式时全身各部分到位,包括胸展到位。虽然展胸幅度不大,但胸背部的肌肉协同帮助栓掌,这掌就栓得实力雄厚。

数学上有正数负数,都在一根数轴上。财务上有收入支出,支出是负的收入。类似地,含胸和展胸是一个运动。如果把含胸定义成正运动,展胸就是负运动。或者说展胸是负的含胸。拗背与拔背反向,或者说拗背是负的拔背。能含胸则自然能拔背,能展胸则自然能拗背。展胸拗背是负的含胸拔背。这样来理解杨澄甫的名言,“含胸拔背”已包括了含胸的正向和负向全部动态和静态的意义。

四、含胸与散打

祝大彤在《太极内功解秘》中说:“杨禹廷大师胸部是一个摸不着的无底大洞。一展一含…”可见大师的胸是个绝招的发源地。

魏坤梁在他文章中介绍了“含胸拔背”的动态意义。并引证:“金仁霖老师…将一手放到一位年轻人的胸部,未见金老师的手有明显的移动,这位年轻人就重重地撞到了距离约一米左右的墙上,金老师发劲时就骤然呈现了园拱形的拔背。”胸部运动的特点是动幅小,却能量大。出其不意,却能致对方于无力反抗之地。动和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展胸和含胸是两个静态位置。展胸和含胸之间的互相转换是动态的体现。发力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展胸位置开始,胸部肌肉收缩,背部肌肉伸长,力由胸背部肌肉组合发生,不断积蓄能量,并把能量传给对手,达到含胸位置时把对手发了出去。

《太极宗师》第二十六集中,杨昱乾和董汉成进行第三场真正的比武。杨昱乾运用含胸的战术使自己的右胸靠董汉成的右胸,夸张地将对手发出几步之远。太极拳在散打和推手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沾连粘随。手的沾连粘随比较容易理解。要理解胸的沾连粘随必须先理解胸不是一块定形的板,而是一群暗机潜伏的能源。胸的动态变化是沾连粘随机械原理。对手攻击我方胸部,我胸内含“沾”住对方。对手发现攻进了棉花,却不能自拔,被我胸“连”住。对方不知所措,我胸开始展开,但“粘”住对方。对方发觉棉花变成了钢针,正想撤退,我展胸追“随”出击,把对方发了出去。

杨澄甫说:“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上重下轻是形象之说,在力学上挺胸并不把下半身重量移到上半身。这里上重下轻是指容易失稳。失稳的力学原理是重心移出支撑面。重心是一群物体的综和平衡点。比如说天平,如果左盘的物体和右盘的物体一样重,天平平衡。这是因为左右两物体的综和平衡点,也就是这两物体的共同的重心在中间,正好通过天平的支点。如果你在右盘里加哪怕一小点东西,天平失稳:右盘下降。这是因为重心向右移了一小点。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物体群,任何一个部位的移动都会影响重心的位置。日常生活中人体重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下意识控制的。比如说你伸手去拿桌上远处的一本书,你会发现臀部自动向后躬了出去。伸手把重心向前移,躬臀把重心向后移,在下意识控制下你保持总体的重心仍然在脚掌之间。而在太极拳中我们运用更多的主意识来控制重心。太极拳鼓励敛臀曲膝。敛臀曲膝把重心向前移,我们需要把身体的什么部位向后移才能保持总体重心不变。正好含胸可以把重心向后移。这样含胸和敛臀曲膝是一对反向运动,见下图,但可保持总体重心还在脚掌之间,因而避免“上重下轻”。这里含胸,敛臀,曲膝都是微小的动作,是微含,微敛,微曲。微含放松胸部,微敛放松臀部,微曲放松膝关节,以利于气沉丹田。

您可以体会一下:如果您做挺胸,为了保持平衡,您会自动把臀部向后突出,您会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反过来,如果您做夸张地做曲膝并把臀部向前送,为了保持平衡,您会自动大辐度地把胸含进去,您会有一种头轻脚重的感觉。头重脚轻和头轻脚重都不利于平衡。太极拳取中庸之道,微含,微敛,微曲,以达到最佳的平衡效果。

更重要的是从动态角度来理解含胸对重心的影响。如果对方攻击我方胸部时,我胸纹丝不变,对方攻的正着,对方的力用于改变我的重心,我的重心可能被推出自己脚掌的支撑面。如果我动态地把胸含进来,因为这是主动含胸,身体的其他部分会下意识加主意识地帮助调整重心,使其仍在支撑面内,我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又回到胸的沾连粘随上,可见胸的沾连粘随不但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首先是保住重心的自卫战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云:太极拳“…舍己从人。…”字面的理解是敌进我退,胸运动的理解是“含胸”,拳术的理解是“沾”,力学的理解是保住重心。

含胸位置必须通过含的运动来做到。展胸位置必须通过展的运动来做到。含胸可用于催掌,从而把对手从正面发出去。展胸可以用于胸靠,也能把对手从正面发出去。展胸时肩膀向后运动,可以用于背靠。《太极宗师》中杨昱乾和董汉成的同一场比武中,杨昱乾转身一百八十度将董汉成置于身后,大有将对手甩背包似地从肩上抛出。可是杨昱乾却出其不意,通过一个展胸运动用左肩带肘猛靠对方,夸张地将董汉成打倒在地。含胸展胸靠胸背肌肉带动前后肋骨来完成。我们的肋骨都根植于脊椎,含展时发放能量是科学的力由脊发。在实用散打中,手和脚的运动比较明显,对方对手脚的进攻有预感。太极拳师有潜藏的胸运动,对方对此知之不多。阶及神明的太极拳师将胸的运动和身体其它部位的运动组合起来,定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杨澄甫“英雄所向无敌”的科学根据。

野马分鬃是太极拳的典型招式。以左野马分鬃为例,我方出左脚堵住对方下盘的退路,以腰带动左手挒对方上盘。根据我方和对方的距离,选用远拳,近肘,贴身靠。如果距离很近,我方肩左侧与对方沾连。我方可以展胸拗背,力由脊发,用靠的战术将对方发出去。如果距离中等,我方的肘与对方沾连。我方可以展胸拗背,力由脊发,组和肩肘的运动,用肘的战术将对方发出去。如果距稍远,我方的小臂与对方沾连。我方可以展胸拗背,力由脊发,组和整条左臂的力量,用拳的战术攻击对方。太极拳最忌讳的是双重,无视阴阳。赵斌在《杨氏太极拳传真》中解释“何为双重?通俗地讲,就是以重对重,表现为强顶硬抗,生拉硬扯。”胸的双重就是硬板一块,没有运动。太极拳的胸要体现阴阳。胸的阴阳能通过“含展”运动来实现。力有两种,静力和动力。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在头上方坚持数秒钟。杠铃向下压,运动员向上顶,平衡却没有运动,这是静力。举重是运用双重来赢得成绩的。太极拳不是举重,更要避免双重。由此来看,杨澄甫的“力由脊发”应是动态的力。发力是个运动过程,应从运动的角度来理解。通过胸的“含展”运动才能实现“力由脊发”,进而“所向无敌”。

五、含胸与套路

散打推手是套路招式的灵活应用,套路是散打精华招式的有机相连。近年来太极拳的养身效果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大量群众加入太极拳运动,常常是只练套路,对推手是爱末能及,对散打更是敬而远之。但正这一大群套路练习者给太极拳运动打下了壮实的时代基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拳术的技击功能已不为普通民众所必需。随着现代武库的发展,拳术的技击功大大地降低了它的实用性。许多拳种的锻炼,常以超度运用人体功能为前提,有时难免造成损伤。太极拳创立于冷兵器时代,太极拳的养身效果却有超时代的意义。太极拳的技击功能是举世无双,太极拳的养身效果更是鹤立鸡群。

“含胸拔背”是散打的绝招,也应是套路练习的关键。套路的招式来源于散打,因而每个招式都有胸的运动。又因为套路将许多招式连接起来,胸的运动就有承转起合。

六、含胸的养身效果

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在她所创时代已是登峰造极。是太极拳的养身效果赢得了她在新时代的风茂。走遍五洲四海,都能找到太极拳友。醉翁之意不在酒,技击固然重要,养身更加实惠。

在套路中不应把胸固定在一个位置上,那怕是固定在“微含”上也是不提倡的。“含胸拔背”的养身效果在套路中体现于胸的运动。在整个套路中,胸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通过放松达到“微含”,“微含”可以转变成“含胸”或“展胸”再变回“微含”,“含胸”和“展胸”可以互相转变。在一个套路中,这三者互相转换,往复循回。这三个位置通过“含”或“展”互相转换,这“含展”的运动周而复始。胸背部肌肉协同伸缩来实现“含展”的运动。肌肉带动前后肋骨运动,蠕动肋骨和脊椎间的关节群,因而也运动了脊椎本身。胸背的运动还促进肺的活动。胸背运动增加了锻炼的运动量,使血液流通,筋脉舒畅,促进新陈代谢。有统计资料表明,练太极拳有利于抑制脊柱畸型,减少驼背的产生。

 

参考资料

傅钟文等,《杨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

魏坤梁,“您全面了解‘含胸拔背’吗?”《太极杂志》2005年第六期。

《太极拳运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重印本。

中华拳术协会《二十四式太极拳》远方出版社,2000年。

祝大彤,薛秀英,《太极拳内功解秘》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赵斌,赵幼斌,路迪民,《杨氏太极拳传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

 

阅读: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