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 因
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除少数由于嘌呤代谢的一些酶的缺陷引起外,大多病因尚未明确,它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肥胖、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在原发性通风中,80%-90%的发病机制是肾小管对尿酸清除率下降。继发性痛风可由肾病、血液病、药物、高嘌呤食物等多种因素引起。
四、饮食防治措施
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的来源,并增加尿酸的排泄,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从而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和程度,防止并发症。
1.限制嘌呤的摄入量。 依据病情可采用低嘌呤食物或忌用嘌呤饮食,嘌呤每天摄入量应限制在100—150毫克/天(正常嘌呤摄入量为600—1000毫克/天),完全禁食含嘌呤很高的食品,如肝、肾、胰、脑等动物内脏及浓肉汤、鸡汤、火锅汤、鲭鱼、沙丁鱼、小虾、牡蛎等;限制食用肉、鱼或禽类、干豆、 龙须菜、鲜豌豆、蘑菇等用量;少量食用煮过去汤的熟肉。
2.限制总能量 。 一般痛风患者较肥胖,痛风与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等关系密切,故应每日总能量较正常减低10%-15%,并须逐渐减少。
3.适量限制蛋白质。 因蛋白质与核酸结合成核蛋白,最后降解为嘌呤,所以蛋白质供给应稍低。优质蛋白质可选用牛乳类、干酪、鸡蛋不含核蛋白 食品。尽量不用肉类、禽类、鱼类等食物,若食用时,可将瘦肉、禽类等少量经煮沸废汤后食用。
4.限制脂肪进食量。 每日40—50克(一两)以内,以免高脂饮食对尿酸排泄产生不利影响,并用蒸、煮、炖、卤、煲等用油少的烹调方法。
5.合理供给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防止脂肪分解,能促进尿酸的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馒头、面食等,合并有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膳食。
6.增加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这有利于尿酸的溶解与排出,同时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及微量元素铁、锌等。痛风病人常有高血压及高血脂,应限制食盐摄入,通常每天2—5克。
7.供给充足的水分。 多饮水,每日应喝水2000-3000毫升(4—6斤),以保证尿量,促进尿酸的排出,防止尿酸结石的生成。
8.限制刺激性食物 。 酒中乙醇可使体内乳酸增多,抑制尿酸的排出,并能促进嘌呤分解使尿酸水平增高,诱发痛风发作。故痛风患者不宜饮酒,尤其应限量饮用啤酒;此外,强烈香料和调味品也不宜食用。茶、可可、咖啡可少量选用。
(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