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太极拳活动站由于距离公园广场较远,多年来晨练的场地选择在楼区庭院。这种选择满足了年令较大、家务事较多、时间较紧上班一族拳友的需求。但是,集体练拳,势必带来一定的声响,在宁静的早晨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特别是在有的家庭有病人、有高考的、有坐月子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另外,前来练拳的并不都是本小区的居民,我们曾听到个别居民提出“是哪的回哪去”的说法。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与楼区居民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这是活动站能否立足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楼区晨练十多年的体会是:要让群众接纳我们,我们就要为楼区群众着想、便民、为民。具体做法是:
一、维护庭院 营造优美环境
我站晨练地点在通达社区工业大学汉祥职工住宅小区院内,居住有近百户居民。多年来每到冬季大雪天,住在这个院子的工大退休研究员现已九十岁高龄的赵高志老先生、退休教授聂圣世老师、退休职工徐海英老师都拿着扫帚等工具第一个来到院子清理积雪,在他们的带动下晨练的拳友也都自觉参加到扫雪的行列中来。我们常年如此以雪为令打扫场地,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居民,深受认可。夏季赵高志老先生伺弄院子里的花草、拔杂草、培土,为新载的树苗从四楼的家中提水浇灌,几乎旱死的小树、花儿恢复了生机,他向侍弄自家园子一样侍弄楼区的花草,这样一位乐于助人和蔼勤快的老人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尊重。平时练拳,我们注意保持场地的卫生;注意将伴奏音乐放的声音小些;对于在场地使用器械和其他健身运动的人做到礼让;经常和居民沟通、征求意见注意改进。由于注意了太极队伍的自身素质,逐渐加深了与楼区居民的了解巩固了信任得到了接纳。有的居民告诉我们:你们这些人很文明,我们对你们没意见。有的居民告诉我们“xx家儿媳坐月子了”,我们将音乐放的声音小些,这家的老公公知道后说:“没关系,没有那么娇气的,你们的音乐挺好听的”。
二、义务教拳 便利群众健身
九十年代初小区建成后,由聂圣世教授等最初工大的几个老教职工发起到现在,队伍不断扩大。很主要的原因是聂老师多年的无私奉献义务教拳,凝聚了人气。每年他都义务教授两套太极拳剑。 陈氏老架一路、陈氏56式、孙氏73式、陈氏49式剑、杨氏传统37式、32式太极拳等都是他近二、三年义务教给大家的,累计多年来义务教学太极拳剑二十余套。许多楼区居民或附近居民看到我站练拳或听说聂老师要教新拳了,纷纷前来学习或要求入会。聂老师还将掌握的电脑技术投入到太极拳活动中来,编制音乐、转发教学视频、编辑本站演练视频等,极大方便了拳友提升了晨练水平。对拳友的困难他总是伸出援手,他帮助清理电脑故障;组织前往探视慰问患病拳友;老拳友杜桂荣大姐老伴患帕金森多年,近年自己身体也不好,保姆没找到合适的,负担过重,产生不参加练拳的想法。聂老师得知后,无声的替杜大姐交了会费。杜大姐知道后十分感动,这份难得的情谊挽留了她,现在只要有时间杜大姐都来晨练,积极参加站里的活动。二年前聂老师家已搬到高层新居,但他仍每天坐两站公交车风雨不误的到“老地方”练拳。聂老师为人师表钟情太极拳情系十九站,是拳友们的良师益友,被推选为市优秀老拳师。
三、弘扬太极文化 建设文明团队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内涵博大精深。习练太极拳的人很重要的是要内外兼修,陶冶情操、和谐集成,展示太极拳的传统魅力。我站在抓健身强体、交流技艺的同时注重引导拳友们陶冶情操、团结友谊、推进队伍的文明建设。站委会成员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作出表率。赵玉霞站长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有能力有方法、是拳友们公认的好带头人。退休前是单位专职优秀党务工作者,退休后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打拳健身、上老年大学,使自己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完成协会布置的各项活动任务,在将太极拳活动推广到社区庭院的活动中,组织全站到周边三个社区四个庭院演练,已在周边造势产生影响并培养发展了二个健身气功点(一个正在报审中)。 她熟知每个拳友的情况,做了大量温暖人心的工作,拳友们有了什么事情都愿意找她说说。关世英丈夫车祸去世后较长时间精神抑郁,赵站长分外关注她的状况,若几日不见她来练拳就说说电话,春风化雨解开心结;关世英她家距离我站打拳地点要走半个小时,问她为什么舍近求远,她说:咱站人好,远点也愿意在这。当站里的同志出现了与楼区群众不睦苗头时,她都循循善诱的告诉拳友要礼让包容谅解,她的工作入情入理拳友心服口服矛盾无形中化解。拳友们关心集体、关心时政、团结进步、也交流养生保健、生活百科,大家离不开庭院太极拳这块乐土,和楼区居民一道共同营造了一道和谐美好的晨练风景线。
201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