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在民间流传很广、深为人们喜爱的健身拳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运动养生法之一。太极拳动作轻盈、柔和、缓慢而圆活,注重调息、调气、调意,一动而全身动,心无杂念,内外合一。是一种自己能随意控制强度的中低强度有氧健身活动,对人的精神能产生有益的影响。从其养生机理来看,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神内敛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太极拳在我国目前流行较广中老年人经常练习太极拳有调理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 提高灵活性等作用。太极拳动作缓慢、轻柔, 尤其适合疾病恢复后的中老年人和高龄老人练习。
1 中老年人热衷于太极拳锻炼的动机分析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由于这种锻炼方法不受场地、气候条件以及年龄、性别的限制, 简单易行, 强度适宜,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该项运动具有“养身”、“长寿”功效, 它从一开始就对中老年人产生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2 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健身的价值
众多文献表明坚持太极拳锻炼两年以上的中老年人普遍感觉精力充沛, 灵活性增强, 因脑细胞萎缩导致的健忘、失眠、易怒等老年人常有的衰老现象得到缓解和改善。这是因为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 正是对中老年人神经紧张状态良好的自我调节。它可以促使中老年人大脑皮层下中枢处于良好的兴奋与抑制相协调。太极拳锻炼引起的轻度疲劳能够解除精神紧张和焦虑, 有利于睡眠, 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动作舒展, 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 这样可以使呼吸自然, 呼吸的效果增加, 更好地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打拳时要求“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 在医疗保健上有重要作用。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 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 横膈的运动还可以给肝脏有规律的按摩作用, 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因此,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另外太极拳运动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上下起落, 对胃、肠、胰能起到按摩作用, 导致消化腺大量分泌消化液, 食物得到比较充分的消化。对消化吸收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骨骼结构发生进行性退化和营养不良, 骨的弹性和韧性减弱、变脆, 肌肉也随着老化而出现质和量的变化: 肌肉萎缩, 肌纤维变细, 工作能力下降。经过太极拳锻炼后, 大部分人提高了关节的灵活性。以脊柱为例, 练拳时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腰背为第一主宰”等, 太极拳运动上下相随, 内外兼修, 一动无有不动, 对骨骼、肌肉以及关节的灵活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老年人因退休而失去特定的社会角色, 突然中断了紧张有序的生活, 使他们象断了线的风筝, 失去了生活重心, 打乱了生活节奏, 感到自己对社会是多余的、无用的, 孤独感、自卑感、空虚感和失落感油然而生, 从而表现出心烦意乱、郁郁寡欢、烦躁不安的心理失衡。不良的情绪和不佳的心境, 必然导致生理的变化, 出现身体的不适应, 诱发各种疾病, 这就是所谓的“退休综合症”。太极拳的健心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2 个方面: 1) 太极拳不仅讲究连绵不断, 柔而不松的形动, 更追求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好心情; 2) 太极拳以意领气的“调息”和肌肉若一、开合自如“调身”提供了心理基础, 十分有利于消除人的烦恼,平缓内心的冲突, 获得心理的平衡。
结论
太极拳辅导站和太极拳锻炼团体的产生,以及在城市中迅速形成了一股“太极拳”热说明, 关于太极拳功效的宣传恰恰符合中老年人对幸福晚年追求的需要, 遂激发起他们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动机, 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良好心境的培养以及对某些疾病的疗效, 又使得他们的这一动机得以持久维持。太极拳不但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并能改善老年人身心状况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更能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自尊心、自我意象、总体良好感,并降低抑郁水平。这些大大的改善了参加活动的中老年人精神机能的保持、脑流量的增加、兴趣的保持,从而重新取得社交活动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