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县太极拳协会 文/王玉卿
我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往松花江畔公园晨练场打太极拳。耍刀舞剑,挥洒太极扇,进行练功健身运动,这是我们自退休后,每天最大的乐趣。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快乐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快乐在太极
音乐一响,打拳开始,身心放松,意动身随,细细品味起势的感觉,有一种抖落风尘、虚灵乘化、自然流畅,似乎把自身的“小太极”融入到天地宇宙之间的“大太极”之中。正如杨氏太极拳名家赵斌先生所言:“意趣环生味无穷,恰似杨柳摆春风,练到柔和优美处,行云流水一般同”。打拳时配上优雅慢拍的养生乐曲,它与动作完美地柔和在一起,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一套拳由起势到收势,尤入仙境一般,真太舒服了,深感惬意。音乐美,姿体美,好多动作的名称也美,再加上练功场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五颜六色的练功服,随风飘动,更增添了美的感受。还有老年人战胜老胳膊老腿走路一陈风的美。每天在这美好的健身运动中穿梭一遍,就是一次心灵的陶冶,一次生命的演示。一个小时活动后,身心舒畅,精神饱满,背着刀剑扇,彩穗飘飘,神采弈弈,腰板流直,挺胸昂首,迈着轻快而骄健的步伐,走向那幸福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这些 “太极人”真是会颐养天年啊!打拳舞剑,使我们这些离退休的老年人,离开原单位后,又融入了一个健身运动的群体,这个团体以太极拳协会为中心,每天丰富着拳友们的生活,快乐着各位拳友们的身心,一起谈拳论剑,相互砌搓拳技,说笑逗乐,非常开心,时间长了,彼此间建立了一种亲密友好的联系,相互关心帮助,协会成为拳友们开心的乐园,快乐的拳友之家,也是离退休人员最佳去处。通过习武健身,使拳友们感悟到:“太极为人人,人人练太极,早练早有益,常练常寿益”。现在世界把太极拳视为中国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国术和国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东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没有理由不去弘扬太极文化,能参加到这项健身运动行列,深感光荣和骄傲,我们要把夕阳余热发挥出来,奉献给太极运动事业,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做一份贡献。
学以必悟
世人能给太极拳这么高的评价及称谓,笔者深有感触,没有习练过太极拳的人不会领悟到太极拳其中的奥秘—博大精深的含量,感受不到给人体注入的无限生机。你不去攀登宝山,就永远也得不到它的宝藏,这宝藏就是提高生命质量的灵丹妙药,就是太极拳的真谛。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太极拳的真谛?那就要学以必“悟”,学而不“悟”你就始终也得不到太极拳的真功夫。那就要以理悟道,少走弯路。对于新学员来说,在好的老师指导下,首先是练拳先明理,明理就要看书,看专刊,学习太极拳基本理论,在太极阴阳之理的指导下,进行指导练拳,自然得机合道,自然积累升华,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按规矩练基本功,练拳架,练推手,步步为营的先入门,再进门,一步一个阶梯的练,持之以恒,用心(意念)的去练,就能逐步的登入太极拳殿堂。
先功后拳 基础牢
习练者,首先要去掉拙力,要练松功,逐步的将身上的僵力转换为松柔坚刚之劲,否则僵力满身,只练空架子,这也说明你练的太极拳含金量太低了。习练者要在练站桩上下功夫,有句名言叫做“百练不如一站”,通过站桩,周身松沉,下盘得以稳固,内气随之大增,其次加强太极拳基本功的锻炼。诸如:身型身法,姿势正确(头正颈直,虚领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腰敛臀,尾闾中正)。手型手法:法正招园,处处弧形,运柔落刚,抻肘拽肩,坐腕舒指,曲中求直。步法:迈步如猫行,由点及面,轻灵沉稳,足随腰运,松胯园裆。具备一定的基本功,然后再认真的一招一式的盘架子,可先学一套简化24式太极拳,作为开篇之拳。把它做得规整准确,手领眼随、神要内敛,眼之虚实,表现攻防意识与美的意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同时还要注意呼吸自然,深、长、匀、细(呼气入脐,寿与天齐),以达到形、劲、意气的高度统一,进入“吾即太极之境界也”。为此目的,每次行拳前,必需要做好热身活动,防止闪腰叉气。如:练压腿,攀举足,弯腰够地伸拉大腿筋,踢腿,摆腿,螺旋缠丝等项活动,打通周身“三节九窍十八球”,再行拳时,就能身形圆活,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一家,浑元一体。完整一气的盘架行拳。
贯气练拳 显神功
探求意识,松柔功夫,习拳者在套路熟练后,应提高层次,做到贯气练拳,是得气的阶梯,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劲动。是达到内外合一的主要练法。内气是内功的基础,实际是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的具体化,亦即在大脑指挥下,做到以意领气,气到劲到,或曰意到血行(指健身)。最终做到以意领气,气贯全身。首先做到气贯四梢,即将丹田之气贯到两手指尖和两足趾尖。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一丝不苟,式正招园,就会感到手尖足趾麻胀,通常所说的“气感”,其次做到内动,即“内劲”。前辈拳家讲:“神宜内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者:指思想集中,神不外驰,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达到全神贯注。气宜鼓荡者。指吸气瘪肚时,丹田之气贯于全身,呼气时小腹鼓起,气回丹田。再次,做到蛹动,如蚕蛹之蠕动,实际做法是当胸拨背引动丹田之气向后转时,命门穴向后拉,整条脊椎向上传致大椎复向胸前膻中穴蛹动,向下至长强穴(尾闾附近),形成胸腹的折迭,周身之气走了一个立体形的大圆圈。在折迭中“松缠慢绕紧中裹”,捻动四梢,拧起腰劲,达到内练五脏六腑,外练筋骨皮肉。通过持之以恒长期多年磨练,内气自能逐渐充足,气贯全身,经络畅通,阴阳平衡,精气神才能旺盛,自然达到防病祛病之功效。
如果说刚开始“太极与人共舞”,已达到熟悉各种动作的话,想取得探索太极拳深层次的奥秘,增加自身功夫,必须自己加强理论学习,独处一地静静地感悟,太极拳的“阴阳之理,深奥无穷,博大精深”。基础打的牢,功夫上身快,以理悟道结硕果,常武太极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