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太极的理在武术上的体现。我们练习太极拳有的偏于研究理,有的偏于研究技击的招数,怎么能分清楚这件事呢?
我想到了瓷碗。瓷碗是瓷的碗,它有两个属性,一个是质地是瓷而不是陶;一个是碗而不是花瓶。说碗不仅有瓷碗,还有陶的碗、泥的碗,铜的碗等等,而说瓷就是唯一的了,就是一种特殊的材质。
买碗的,如果关注碗这个属性,不一定买来瓷碗,可能买个铜碗回来;做碗的,如果只关心碗的属性,可能做出个陶碗甚至泥碗。
好比,太极拳就是这个瓷碗,这个瓷就是太极拳表现出来的太极属性,许多老论有非常具体的描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仰之弥高、俯之弥深”、“显非力胜”、“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左来则左虚,右来则右杳”、“神宜内敛,气宜鼓荡”......这些都是这个“太极拳碗”的“太极材质”的属性。具备这个属性的,是太极拳,不具备的可以是其他的,但不能是太极的,尽管铜碗、铁碗都不次于瓷碗。
正是这个原因,太极拳表现出了多种门派、多种式样。因为,保留了瓷的属性,可以碗大一些、小一些,形状改变一些。
正是这个原因,各家不传之谜就有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练出“瓷”属性的方法,一个是做成我家这个“碗”的方法。我们学习太极拳第一位的要注意学习它“材质”那个属性,做成“瓷”;第二位是瓷的碗。如果就是盯住“碗”去练习,最大的可能是练到外家去了。
瓷的属性从哪里来?
第一,从脑来。先上心后上身,先是大脑有认识,二是身上有体会,三是体会变成自然反应。
第二,从松来。松是基础功夫,松是身体有体会之前的状态,松是获得更深的体会的前提条件。
第三,从悟来。悟不能仅仅理解为思考,更重要的是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假定印证,相互联系,才能有所收获。
说到底,还是从师傅那里来,从已经具有太极拳属性的人的那里来。这一点不能拔犟眼子,别太高看自己,你是创造不出太极拳的。